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2-11 17:26:02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渤海灣畔漁鼓聲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渤海灣畔漁鼓聲
來源:新華社
2月11日,農歷正月十四。一大早,晨霧尚未散盡,山東濱州市沾化區(qū)體育館前已涌動著人潮。
在體育館前的舞臺上,沾化漁鼓戲劇團的幾名演員已擺好道具、換好服裝,登臺亮相。舞臺一側,兩名曲藝人懷抱漁鼓,手持簡板,陣陣悠揚的漁鼓戲曲調如鄉(xiāng)間清晨升起的裊裊炊煙,輕柔地在這片土地上縈繞——“正月里來鬧新春,漁鼓聲聲喚鄉(xiāng)魂?!辈澈撑系臐O鼓聲,裹著咸澀的海風,將年味釀得愈發(fā)濃烈。
在正月里聽一場漁鼓戲,是許多沾化人刻在骨子里的習慣?!霸?jié)前后,劇團就會搭臺唱戲,演出接地氣、冒熱氣、能共情,場場座無虛席。”當?shù)厝罕娡踉鰸櫿f。
2月11日,在沾化區(qū)體育館前的舞臺上,幾名演員正在表演漁鼓戲。新華社記者高天 攝
沾化區(qū)位于渤海灣南岸,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孕育了漁鼓戲。早年間,漁鼓戲班隨漁船漂泊,因船上擺不開戲臺,藝人便盤坐在船板上,擊鼓而歌,風浪愈急,唱腔愈烈。如今,這番“海上遺韻”融合了地方歌舞、武術和漁家號子,已成為當?shù)厝瞬豢苫蛉钡哪晁住?/p>
十幾年前,沾化漁鼓戲還是個門庭冷落的劇目,一度瀕臨失傳、絕跡。當時,很多人覺得它“土氣”“老舊”“呆板”——臺上演員們咿咿呀呀地唱、慢條斯理地演,情節(jié)和曲調一成不變。在劇種瀕臨失傳的時刻,沾化漁鼓戲劇團團長王春貞等人深入沾化漁鼓戲發(fā)源地胡家營村,與老藝人們同吃同住,靠口耳相傳搶救出一批原生態(tài)唱段。
沾化漁鼓戲劇團的演員正在排練。新華社記者高天 攝
“除不斷打撈、復排傳統(tǒng)劇目外,劇團在表演內容和形式上也敢于打破常規(guī)。”劇團演員王巧玉說,在“三句一扣”的傳統(tǒng)板式結構上,結合當?shù)卮栃纬伞耙蝗顺娙撕稀㈩I合呼應”的演唱形式,創(chuàng)作出“一句一扣”“吹腔”等新板式,演唱方式豐富多樣。
漁鼓戲,如同山居田野里的一縷鄉(xiāng)愁,更似冬棗釀成的一壺老酒,歷經時代更迭、風雨飄搖,正以全新的姿態(tài)生根、開花、結果。
在候場過程中,劇團演員孫鵬程告訴記者,2024年,他參演的小劇場漁鼓戲《今夕何夕》大獲成功。“三個演員,九尺戲臺,一個個懸念叢生,一次次反轉推進,演盡人世百轉千回。”孫鵬程說,他們還受邀前往上海、廣西等地巡演。謝幕時,年輕觀眾涌上臺觸摸漁鼓,驚嘆“古老劇種竟能如此先鋒”。今年,他們將前往法國、越南演出,渤海灣的鄉(xiāng)音即將漂洋過海、走向國際。
2024年5月,漁鼓戲《今夕何夕》的首演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持續(xù)不斷的人才支撐是沾化漁鼓戲歷久彌新的奧秘。沾化區(qū)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劉新峰介紹,近年來,當?shù)夭粩嗉哟笕瞬耪幸Χ?,如今的劇團,“90后”能擔大任,“00后”已露鋒芒。漁鼓戲也被納入當?shù)刂行W生選修課程,常態(tài)化推動“漁鼓戲進課堂”,讓古老劇種持續(xù)煥發(fā)青春活力。
上午的演出臨近結束,臺上演員陸續(xù)謝幕離場,而臺下觀眾卻不忍走遠,一步一回首,凝望著這座四方舞臺。站在臺前,陣陣漁鼓聲似乎依舊在耳邊回蕩,綿延不絕,飄向遠方。(記者高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