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2025-03-06 14:44:03
3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在回答人工智能發展相關問題時,大會發言人表示,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進展,代表著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由中青年組成的主創團隊正在挑起中國科技事業進步的大梁,值得點贊。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舉行,大會發言人也談到了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上‘春晚’扭秧歌,無人機飛夜空放‘賽博煙花’,人工智能開源大模型引發世界熱議。”
兩位發言人均談到人工智能和新質生產力,這兩場新聞發布會,稱得上“新”意滿滿。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錨定人工智能,我國布局早、動作快。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就提出,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堅持人工智能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成就斐然,新質生產力發展生機勃勃。比如,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我國占79家,其中近半數來自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過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結合,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推動人工智能在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深度運用,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新技術催生新場景。從智能養老到智慧醫療,再到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正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事實證明,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衛生、體育、交通、助殘養老等領域,大有可為。
從去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作為今年要抓好的一項重點任務,我國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未來產業布局蓄勢。”以城市交通為例,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談到治堵表示,當時杭州機動車保有量是300萬輛,經過計算發現高峰期車堵得一塌糊涂時,路上卻只有30萬輛,“大家都覺得堵車是因為車多,事實上是因為車開得慢。”
采集車流數據,借助人工智能,可有效改善交通狀況。王堅稱,“算力革命的浪潮之下,城市將成為人工智能最大的應用場景。”
“人工智能+”浪潮澎湃,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廣闊。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有全國政協委員表示,通用人工智能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加速賦能,為工業、能源、政務、文旅等行業提供“智”撐,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經濟發展向“新”而行、以“質”致遠,未來可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