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5-04-19 14:35:04
原標題:濟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啟動率達100%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啟動率達100%
來源:濟南日報
環境有價,損害擔責。近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推進視頻會議召開,總結10年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取得的成績,交流工作經驗,進一步推進工作高質量開展。濟南的這項工作進展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10個渠道篩查線索
生態環境損害,是指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環境要素和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變,以及上述要素構成的生態系統功能退化。
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兩年后印發《改革方案》,部署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山東是試點省份之一,濟南隨后開展了相關工作。
如何發現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主要有10個渠道。”市生態環境局政策法規處負責人介紹,這些渠道包括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的案件線索,突發生態環境事件,資源與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涉嫌構成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的案件,在生態保護紅線等禁止開發區域、國家和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發生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事件,日常監管、執法巡查、各項資源與環境專項行動發現的案件線索,信訪投訴、舉報和媒體曝光涉及的案件線索,上級機關交辦的案件線索,檢察機關移送的案件線索,賠償權利人確定的其他線索渠道。
不履行協議的列入失信被執行人
與人身、財產受損可以索賠一樣,環境受損,也可以索賠。
按照規定,發現或者接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線索后,應在三十日內就是否造成生態環境損害進行初步核查。對已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應及時立案啟動索賠程序。
誰索賠?向誰索賠?需要走哪些程序?
“具體來說,省級、市地級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可以向損害生態環境的個人或單位提起索賠。實際操作中,政府可根據有關職責分工,指定有關部門或機構負責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具體工作。案件涉及多個部門或機構的,可以指定由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牽頭部門負責具體工作。”上述負責人介紹。
索賠程序啟動后,第一步要進行損害調查,圍繞生態環境損害是否存在、受損范圍、受損程度、是否有相對明確的賠償義務人等問題開展。第二步是邀請鑒定評估機構或專家開展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
第三步即進入賠償磋商階段。如果磋商不成,需要由政府提起訴訟。對生效判決和經司法確認的賠償協議,涉事企業或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的,依法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近年獲賠500余萬元
濟南市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2018年以來,濟南市陸續制定并印發《濟南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濟南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工作指引》《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檢察公益訴訟銜接機制的意見(試行)》等文件,規范辦案流程,強化工作聯動,協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實。
截至2024年年底,濟南市共啟動225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涉及水、大氣、土壤、噪聲等多種污染類型,結案207件,啟動率100%,結案率92%,完成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指標要求(啟動率>90%、結案率≥90%)。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國庫集中收繳,自2018年以來濟南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賠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額共計520.8萬元,為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美麗濟南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濟南市將繼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全社會“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意識,繼續用好用足《規定》明確的10個渠道,強化線索篩查,有效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難題。(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