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17-03-18 09:23:03
點老年套餐一目了然
【環球時報駐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李珍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杜天琦】虐待凌辱、毆打折磨甚至殘忍殺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日一篇關于美國養老院丑聞的報道震驚全美。事實上,優秀護理人員稀缺、配套設施不足等是很多國家養老院的共同難題。“讓年輕人搬到老人院,把活力注入這里”,連續3年被評為最好養老國度的荷蘭近年推出了一種新穎的養老模式——將養老院的空余房間免費提供給當地大學生。學生們需要每月花至少30小時陪老人聊天、購物或學電腦。對于這樣的安排,年輕人和老人都很滿意。相比養老院,荷蘭的居家養老更普及,能讓老人更自由、更有隱私權。其他國家的居家養老催生了哪些服務和產業,這些養老理念適合中國嗎?
中國:為家居做適老改造
在中國,居家養老同樣是更多老年人的選擇。不過,其中很多問題難以解決。北京安馨養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鄂俊宇曾在房地產界打拼多年。幾年前,鄂俊宇的母親在家中不慎摔倒,令他突然萌生轉行養老業的念頭。“中國老人是摔不起的,摔倒已成為我國65歲以上老人傷殘、失能甚至死亡的首要原因”,鄂俊宇認為,防患于未然很重要。經過3年的學習、探索,加上數千萬的資金投入,鄂俊宇創立安馨養老,并率先在國內提出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幫助老人自如蹲起的馬桶扶手、可坐著如廁和沐浴的輪椅、協助腿腳不靈活的老人行走的小車……這些精心從日本篩選而來的產品均來自這家企業。
“我們要為老年人打造一個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讓老人實現在自己家中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愿望”,鄂俊宇說,“我們不做大拆大改,而是依據老人的健康狀況和居住環境等因素對居家環境進行適當改造,提供持續關愛服務”。比如,在必要的地方設置扶手、為洗手間地面實施防滑處理、消除室內高低各異的門檻等。這些基本改造只需兩三萬元。
此項服務不僅有專業團隊的入戶定制,還將對老人進行持續關愛的養老管家服務。“改造服務結束后,我們的專業人員會定期對老年人進行回訪,一旦有維護和調節的需要,我們將隨時上門,根據老人的身體變化和真實需求提供持續的跟蹤服務”,鄂俊宇介紹說,“我們的服務面對的是普羅大眾,不只是精英階層。我認為,對于養老產業的經營者而言,情懷和堅持是最重要的”。
國內資深養老專家郭玉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中國的養老形式有六七十種,其中,適老化改造的居家養老是非常好的形式,有巨大市場。現在很多房屋存在不適合老人居住的問題,比如沒有電梯等。另外,中國的空巢老人比例很高,適老化改造是很適合中國人的養老模式,同時備受政府推崇。郭玉群認為,未來,新興養老模式將層出不窮。老年人與社會、社區、家庭的居住形態會發生改變。另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適合老年人的服務項目如送餐、護理等APP也會面向市場。
日本:先給老人評級,再派專業看護
以前日本各地廣泛修建各種養老院,尤其在海邊、溫泉、風景區、度假區等地大興土木。但后來發現,這種養老方式需要老人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而且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并不開心。另外,日本養老院的看護人手嚴重短缺,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顧。不斷反思和修正后,日本發現,“居家養老”讓老人在自家生活,比在養老院更安心、放松和便利,也節省費用。為幫助老人在家中養老,日本政府出臺了很多措施。比如,地方政府出資幫助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在衛生間、臥室安裝扶手。日本政府鼓勵遍布全國的24小時便利店為老人提供送菜服務,只要老人打電話告知需要什么蔬菜,便利店很快就會送菜上門。政府還在很多便利店里設置“老人相談窗口”,由當地民政部門的人值班,老人在生活上、經濟上需要支援,都可以到這個窗口同工作人員商量。
日本有很多獨居老人,他們長久沒人關照,突然在家中病倒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亡的例子不少。為預防、減少“孤獨死”,日本各地政府想出很多妙招。比如,有的城市讓水電公司的抄表員關注自己轄區內每戶老人家庭每天的用水量、用電量。如果老人有什么突發狀況,水電使用量會發生變化,抄表員就要敲門去問詢。民政部門也會定期上門拜訪獨居老人。
日本很多科技公司也轉向為老人提供服務,比如東京一家科技公司研發的傳感儀可監測老人家中的溫濕度、老人就寢及起床時間、老人活動時間等數據,并將其傳送到遠方兒女的手機上。如果老人有什么大的異常變化,29秒內就會向兒女的手機發出報警短信。
當然,“一刀切”地讓所有老人都居家養老也不合理,畢竟老人的情況千差萬別。于是,日本政府和老人看護服務公司合作,根據老人身體健康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推出了7種看護方式:上門照護、訪問看護、夜間型上門照護、老癡專業照護、短期照護所、養老院、特別養老院。以上7種看護方式,在實施之前首先要對老人進行評級,分為:需要支援、需要照護、需要長時期陪伴、需要特殊照護、需要全天候照護等。根據評級情況,看護公司會派出相應的專業看護人員照料老人。
德國:“搭伙養老”有福利
在歐洲,德國堪稱最“老”的國家,65歲以上老人近1900萬人,但只有70多萬老人在養老院生活,平均只住3年。養老院之外的其他養老方式非常豐富。比如,搭伙養老。越來越多志趣相投的老人,特別是喪偶的獨居老人,喜歡三五人“搭伙”生活。他們在一套公寓內有各自的房間,共同的客廳、廚房和衛生間,他們一起做飯、買東西。地方政府為這種形式提供優惠政策,如搭伙老人可享受全科醫生上門等福利。
“一老一小”項目也很受歡迎。目前,全德境內有近百所幼兒園建在養老院旁邊。漢堡一家養老院里住著215名70歲—90歲的老人,而他們的“鄰居”是80名6個月—6歲的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讓老人覺得自己有價值,還能訓練大腦思維,驅趕孤獨。
德國還有一種“以房養老”的形式,就是老年人把私人房產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服務機構,每月獲得一定的貸款作為養老金。他們可以繼續住在房屋中。去世后,該住房作為貸款“歸還”給金融機構。
一些大型專業送餐公司和護理集團近年還推出“老年餐”。政府每年根據服務狀況對相關企業作出獎勵或補貼。養老餐的制作由專門團隊完成,既有經典套餐,又有治病套餐,如糖尿病護理套餐、心血管疾病護理套餐、素食套餐、特色季節菜套餐等。許多老年人家里裝有“網絡+家庭”系統,為老人點菜、收款和送餐的“一條龍”服務提供了方便。老人可以利用專門的視頻鍵盤、智能手機、iPad來點餐。屏幕上顯示出各種套餐的圖案和介紹,老人只要按一下圖案,再按“確認”鍵就搞定了。
德國聯邦衛生部和聯邦內政部還為獨居老人安裝家庭電話報警器。當老人突發急癥時,按裝置上的紅色按鈕,24小時運營的醫療服務中心就會安排急救車或急診醫生上門服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