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西新聞網
2019-04-29 17:56:04
廣西新聞網南寧4月29日訊(通訊員 熊千梅)四月的方村,烈日炎炎,驕陽似火。走進南寧市邕寧區中和鄉方村村勞坡貧困戶李珍連家的養雞大棚,只見李珍連和丈夫勞增接在雞棚里整理塑料膜,忙得不可開交。“上個星期剛賣掉8000只溫氏雞,這個星期要立即給雞棚進行消毒,迎接新一批溫氏雞的到來。”李珍連邊忙活邊說道。
脫貧致富還得靠產業
2016年初,李珍連戶成了扶貧幫扶對象,“幫扶干部結合我們的想法,為我們家謀劃了一條養殖溫氏雞脫貧之路。”李珍連說,幫扶干部結合方村村勞坡作為溫氏雞養殖大坡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意愿制定了脫貧項目,并安排了村委副主任、溫氏雞養殖能人楊文法作為“傳幫帶”負責人。
2016年4月,李珍連向銀行貸款5萬元,在親戚朋友處借款6萬元,共投入16萬元作為發展溫氏雞養殖的啟動資金。夫妻倆每天起早貪黑,建雞棚,向“師傅”楊文法學技術,一邊養殖一邊琢磨,李珍連夫婦的養殖技術進步飛速。第一批溫氏雞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雞苗成活率達到了92%,8000只溫氏雞凈收入達18000多元。
致富奔小康才是終極目標
發展溫氏雞養殖順利讓李珍連戶于2017年脫貧摘帽。但是他們并不滿足于此。2018年4月,方村引進了廣西南寧百品香園農業有限公司來發展百香果種植示范基地,需要招聘長期務工人員。李珍連考慮到家里的溫氏雞養殖已經走上正軌,萌生了到基地務工的想法。在丈夫的支持下,李珍連搖身變成了產業基地的百香果種植能手。如今,李珍連早上7點前和丈夫一同給雞喂食,7點30到基地務工,實現了養殖務工兩不誤。務工的月收入也由最初的2000元增長到現在的2500元。
2019年李珍連夫婦是養殖溫氏雞的第四個年頭,夫婦倆細細算了一筆賬:四年成功出欄了五批,每批次約8000只,按照市面收購均價4.5元每只,收入約有18萬元,除去成本,凈收入有近10萬元,“親戚的借款已經還了部分,今年6月份把銀行的借款也還上。”說到這,李珍連心里松了一口氣。
現如今,李珍連夫婦打算10月份把雞棚的面積由原來的791平方米擴容到1000平方米,第七批溫氏雞養殖的規模要發展到10000只。第一書記艾明為此稱贊不已:“他們夫婦脫貧內生動力足,通過自己的勤勞實干,逐漸擺脫貧困,走向幸福生活,是方村村所有貧困戶的榜樣。
談起以后的日子,李珍連夫婦滿懷希望地說:“繼續好好發展溫氏雞養殖,安安心心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少給國家添負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