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wǎng)
2019-12-18 23:14:12
濰坊,是一座從新石器時代走來的城市,古老的城市一直散發(fā)著新的斑斕色彩,清朝乾隆年間就有“南蘇州,北濰縣”之說。
Wefang is an ancient city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As early as the Qianlo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re is a saying "Weixian is another Suzhou in north China".
南蘇州 北濰縣
濰坊位于山東半島中部,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和木版年畫的產(chǎn)地與集散地之一。濰坊歷史上曾以“二百只紅爐,三百銅鐵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清朝乾隆年間有“南蘇州,北濰縣”之說。
濰縣之稱源自濰水,這里在隋代被稱為“濰水縣”。濰縣是早期人類活動的中心之一,為東夷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脊虐l(fā)現(xiàn),7000多年以前就有先人在濰河平原繁衍Th息,那還是新石器時代。4000多年前的夏朝,濰地就建有政權(quán),而出土的青銅器也證明,商周時期濰水一帶的文化,已直逼中原地區(qū)。
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nèi)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造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從橫跨四縣市、保存較好的齊長城遺址,到雕塑工藝精湛、畫面內(nèi)容豐富的漢畫像石墓,還有青州駝山石窟佛教造像群和近幾年轟動國內(nèi)外的龍興寺佛教造像,有兼具南北造園藝術(shù)風格的園林十笏園,聞名遐邇的諸城恐龍化石和被譽為“萬卷書”的臨朐,山旺古生物化石,以及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
濰坊代有才人出
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夷維(今高密)人晏嬰,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政績卓著;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鳥語的公冶長曾在安丘的城頂山讀書,至今該處還有碑文為記;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是昌樂人,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壽光一帶任過北海相,“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益都(今屬壽光市西南)人。
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shù)》。此書對后世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研究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chuàng)作以及著述《金石錄》,名冠一時。北宋諸城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jié)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yōu)秀風俗畫。就連清代內(nèi)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墉也是濰坊人……
原籍他鄉(xiāng),卻在濰坊為官,施展著自己的政治抱負的歷史名人也不在少數(shù)。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而最有名的當屬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蘇軾任職密州(現(xiàn)諸城),寫下了《超然臺記》和《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清乾隆年間,鄭板橋曾任過7年的濰縣縣令,他的詩書畫并稱“三絕”。他為政清廉,體恤民眾疾苦,深受濰坊人愛戴。
前世已過,今生也處處閃耀著濰坊人的身影。比如,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人民藝術(shù)家王大化,文學家王愿堅、王統(tǒng)照、臧克家都生于濰坊。
如今,濰坊國際風箏會、壽光蔬菜博覽會等節(jié)會的舉辦更讓這座古城聲名遠播。一路走來,走過艱辛,也走過精彩,古老的城市正散發(fā)著新的斑斕色彩……
來源:山東故事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人民號”作者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