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0-01-05 07:56:01
■編者按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進程中,省會的地位舉足輕重。近兩年,濟南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主要經濟指標領跑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發(fā)展平臺聚勢成峰。從輻射帶動作用和首位度的角度看,濟南這個“龍頭”正日益展現出省會城市應有的擔當。“濟南速度”是如何來的?“龍頭”作用是怎樣發(fā)揮的?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深入濟南各區(qū)縣和有關部門蹲點調研,采寫了這組稿件,力圖為讀者呈現一個省會城市蝶變的樣本。
千年古城濟南,正以令人矚目的崛起之勢,奔向“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回望近兩年來省會前行的道路,人們仿佛讀到了一段鳳凰涅槃的“濟南故事”。
這故事里,一串串數字見證著省會蝶變的軌跡:2019年前三季度,濟南完成地區(qū)生產總值7189億元,同比增長7%,對全省增量貢獻率達到21.3%,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創(chuàng)近年最好水平,經濟社會發(fā)展呈現出“穩(wěn)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態(tài)勢。而在2018年,濟南主要指標增幅同樣領跑全省,在山東2018年度“各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綜合考核”中,濟南首次摘得桂冠,實現歷史性突破。
這故事里,一個個榮譽彰顯了省會蝶變的成色:在2018年首次跳級晉升“全球二線城市”后,2019年排名再次大幅前移,超過法國里昂等城市;在第19屆國際花園城市全球總決賽中一舉擊敗葡萄牙里斯本、奧地利維也納等城市,奪得最高級別組的金獎,成為山東首個獲得“國際花園城市”殊榮的城市;繼2018年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第1名后,2019年又以829.6的高分通過國家衛(wèi)生城市復審;在2019“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中,首次躋身前十。
時代呼喚擔當,擔當成就未來。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表示,濟南按照“走在前列、全面開創(chuàng)”目標定位,落實省委省政府“揚起龍頭”部署要求,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努力當好新時代全省走在前列的排頭兵。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全省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廣大黨員干部有了雷厲風行、快干實干、干就干好的鮮明特征……如今的濟南,正以破浪前行的澎湃之力,蹚出高質量發(fā)展的新路子,奮力昂起走在前列的龍頭。
動力強勁——
拉開發(fā)展框架 提升產業(yè)能級
縱觀世界著名城市的發(fā)展史,每一座城市的崛起總有那么幾個至關重要的節(jié)點。
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qū)、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qū)、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三大國家戰(zhàn)略交會疊加,正為濟南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誰都不能否認,處于走在前列、邁向“萬億俱樂部”窗口期的濟南,走到了強勢崛起的關鍵節(jié)點。
驅車奔馳在濟南的東西南北,我們發(fā)現,濟南城市發(fā)展框架正在搶抓戰(zhàn)略機遇中進一步打開:先行區(qū)空間達103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qū)建設全面起勢,“三橋一隧”快速推進,濟南正闊步由“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區(qū)劃調整后的新濟南全域一體化融合發(fā)展,萊蕪區(qū)和鋼城區(qū)成為先行區(qū)的“南翼”,與黃河北遙相呼應;國際金融城、央企省企總部城、齊魯科創(chuàng)大走廊等加速崛起……
如今的省會,就像奔跑的“人”字,面積超1萬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0萬,GDP正在向1萬億元邁進。這為奮飛之勢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堅實支撐。
高質量發(fā)展,基礎在于高素質產業(yè)。過去,提到濟南的產業(yè),有人調侃,就是濟鋼、重汽、浪潮“老三件”,其他能“拿出手”的企業(yè)或者項目寥寥無幾。加快建立符合省會稟賦的現代產業(yè)體系,是濟南必須答好的時代課題。
走進高新區(qū),一個個高端新興產業(yè)刷新對濟南的印象:去年12月4日,濟南富能半導體高功率芯片一期項目廠房成功封頂,這一投資50億元的省重點項目建成后,5年后年營業(yè)額將突破100億元,扭轉山東電子信息產業(yè)缺“芯”少“魂”局面。
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兩大優(yōu)勢產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雙雙突破3000億元;量子通信、量子雷達、量子芯片實現產業(yè)化,濟南成為國際量子信息標準焦點工作組牽頭單位,標志著我國量子信息標準工作已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產業(yè)層次高、體量大的新興產業(yè)正在隆起,彰顯省會發(fā)展的強勁動力。
連接京津冀和長三角的濟南,現在有了一個新稱呼:總部經濟城。自2018年12月出臺《濟南市鼓勵總部經濟發(fā)展的若干政策》起,至今已認定總部企業(yè)139家,18個世界500強項目以及中鐵建、中電建、阿里巴巴等40個總部項目注冊落地。
現代服務業(yè)壯大正在提升省會的城市競爭力。去年前三季度,濟南服務業(yè)增加值比重達59.7%,規(guī)模以上服務業(yè)營業(yè)收入位居全省之首。
站在歷城區(qū)融創(chuàng)文旅城建設工地,你才會近距離感受到世界級旅游龍頭項目是何模樣。項目負責人王福魁介紹,文旅城是山東首個集文化、旅游、體育與商業(yè)于一體的超大型綜合體,既有“小奧體”之稱的冰籃球館、體量巨大的室內外樂園,還有填補省內空白的六星級酒店,預計2021年5月就可在四海賓朋中掀開面紗,屆時每年能增加旅游人次2000萬以上。
濟南市發(fā)改委副主任李冠偉說,2018年濟南新增省外投資項目萬億元以上,2019年同樣過萬億。去年5月,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走進濟南觀摩時,不少觀摩的同志對國家超算濟南中心、費斯托全球生產中心等大項目十分驚喜。記者隨行采訪,聽到這樣的感嘆:“這才是省會該有的產業(yè)。”
如今的濟南,高質量發(fā)展的路子越走越寬,人工智能、大數據、超級計算、量子科技等高端高質高效產業(yè)激湍澎湃、崛起成峰,引領濟南高質量發(fā)展方向;傳統支柱產業(yè)砥柱中流、再創(chuàng)輝煌,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始終發(fā)揮著骨干和中堅作用。
品質提升——
省會變樣了 城市更美更好更溫暖
省會要有省會的樣子。城市不僅是經濟發(fā)展、產業(yè)聚集的平臺,也是人棲居的地方。身處濟南,每天都能感受到城市品質的變化。
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綜合性最高榮譽,也是最閃亮的一張城市名片。去年3月,2018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成績公布,在28個省會(首府)、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中,濟南以95.68分的好成績奪得第一名。
去年年底,喜訊再次傳來。2019年12月13日,意大利羅馬,2019國際花園城市競賽總決賽結果揭曉,濟南從全球100多個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國際花園城市競賽最高獎項金獎。
榮譽背后,是濟南對城市品質的孜孜以求,是對城市品質“十大行動”“十化提升行動”的褒獎。濟南不斷消除堵霾臟亂等城市頑瘴痼疾,啃下了城市建設、城市治理等方面難啃的“硬骨頭”。
“一城霧霾半城堵”,濟南曾有這樣的尷尬。“不靠刮風靠作風”,近年來,濟南用繡花般的功夫抓大氣污染防治,藍天白云漸成常態(tài),重污染天氣比原來明顯減少。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入運營的城市道路,每年幾乎都是28條以上;閉合的快速路網已經基本形成,軌道交通1號線、3號線提前建成通車;濟萊高鐵全面開工,“米”字型高速鐵路網業(yè)已成型……
建綠透綠、拆違拆臨,2017年和2018年兩年時間,濟南共拆除10萬多處6700多萬平方米的違章建筑,去年又拆除3000萬平方米,增加城市口袋公園、街頭綠地370余處460余萬平方米,讓綠城、花城、泉城三城共輝。“聽得見泉水叮咚,看得見一城山色”,日益成為這個城市的名片。
濟南變樣了。這種變化不僅在硬環(huán)境上,也體現在軟環(huán)境上。山東德邁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施乾平的話很有代表性:濟南像尊重名士一樣尊重企業(yè)家,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yè)家、人才關注濟南、選擇濟南。
德邁集團在濟南投資15.2億元,建設總占地面積445畝的國際信息產業(yè)園,其中世界最先進的工業(yè)數碼打印設備生產線已經投產。“拿地即開工、建成即投產,產業(yè)園四周原來只有一條路,幾個月的時間,濟南就為園區(qū)修好了4條交通主干道。”有這樣的好環(huán)境,施乾平決定將位于北京的工業(yè)打印總部搬到濟南。
網上審批達到90%以上,個體工商戶登記實現“秒批秒辦”,市民服務熱線工單流轉時間由3小時17分縮短為不超過1分鐘……去年,濟南出臺《關于推進制度創(chuàng)新加快流程再造實現“在泉城全辦成”的實施意見》,加快打造“一次辦成”改革2.0版,被評為2018年“中國企業(yè)營商環(huán)境十佳城市”。
城市有品質,市場有活力。截至去年11月20日,濟南實有市場主體突破110萬戶,居全省第2位,戶均注冊資本居全省第1位。
如今的濟南,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激情,提升城市品質和美譽度,打造一座宜居宜業(yè)宜游的城市,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的“向往之城”。
氣質重塑——
從“溫吞吞”到“頭拱地”“嗷嗷叫”
看濟南崛起新勢的軌跡,一個高頻詞匯是:“濟南速度”。其源動力是濟南上下形成的雷厲風行、快干實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風。
“濟南是省會城市,干事創(chuàng)業(yè)就要有省會標準,省會應當是龍頭和榜樣。抓落實,必須強化省會意識,瞄準一流、對標一流,干就要干最好。”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說。
圍繞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中心任務,對標國際、國內先進城市,濟南制定了28項指標組成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指標體系,分類梳理、逐項細化、全面發(fā)力。這種高定位的發(fā)展標桿、勢不可擋的發(fā)展勢頭,激發(fā)了干部爭創(chuàng)一流的闖勁干勁,讓他們對事業(yè)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讓抓落實有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高效率。
去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qū)即將完成60個村居拆遷,最快的兩天實現整村清零。為滿足一個省級重點項目落地需求,先行區(qū)管委會建設管理部副部長馬洪濤率隊開展突擊行動,僅用10天時間就完成了2600畝土地的地上物清除、大棚拆除等工作。
濟南國際醫(yī)學科學中心項目,啟動僅兩年,就完成投入達到600多億元,拆遷25個村莊、安置村民1.1萬戶,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國家健康醫(y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質子臨床研究中心等項目建設速度,令人驚呼“想不到”;約22萬平方米的超算中心一期項目,僅用時108天,就實現全面完工;濟南綜合保稅區(qū)規(guī)劃調整獲得國務院批復后,半年完成審批、從預驗收到最終驗收相隔僅17天,均創(chuàng)下了全國之最……
精準、專業(yè)也成為濟南干部的“新氣質”。濟南城區(qū)東北部有個中德企業(yè)合作區(qū),為招引歐洲優(yōu)質項目,這里搭建了一個招商載體——中歐制造國際企業(yè)港,建成18萬平方米的工業(yè)標準廠房及辦公等配套設施,讓項目方“拎包入住”。不到一年時間,這里已進駐企業(yè)近20家,其中漢格斯特濾清器項目畝均產值高達7000萬元。
濟南高新區(qū)中歐制造業(yè)發(fā)展中心副主任井愛群說,世界500強——馬勒集團和博世集團在此投資博馬科技渦輪軸生產項目,因為設備極為精密,項目對廠房的要求堪稱“苛刻”。但企業(yè)拿出圖紙后,他們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滿足了所有需求:地面能承受25噸的壓力,比機場跑道標準還高,車間加裝支撐鋼柱,具備防微震能力。
想干就有舞臺,敢干就有支撐。濟南在全國率先出臺正向激勵實施辦法,制定干部職工療休養(yǎng)意見、關心關愛干部身心健康若干措施,出臺績效管理條例、破格提拔等辦法,推出“尋找‘出彩型’好干部行動”,讓干得好的既受表彰又得實惠。2018年,濟南市被中組部評定為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8個先進典型之一。
打造一支敢擔當、善擔當、敢打敢干敢拼、能夠狠抓落實的干部隊伍,是省會強勢崛起的必備因素。從“溫吞吞”到“頭拱地”“嗷嗷叫”,這種氣質的重塑也必然改變濟南、重塑濟南。
奮進不止,發(fā)展不止。越來越多的贊嘆目光在聚焦這個“全球二線大城市”的同時,更渴望破譯“濟南速度”的密碼。當下濟南,已然形成這樣的共識:用奮斗和擔當畫出一道亮麗的人生弧線,推動這座城市在傳承、發(fā)展、突圍中實現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濟南夢想”。
(大眾日報記者 趙洪杰 申紅 趙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