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全部

山東醫療隊:80后成熟了,90后長大了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王凱 逄春階

2020-03-27 07:03:03

成長,很漫長,有時卻在瞬間。在抗疫前線,閃耀著一批80后、90后的身影。在家長眼里,他們是一群任性的孩子,但是離開父母的視線,他們個個英勇頑強。在湖北黃岡和武漢抗疫前線,我們見識了幾位——

80后成熟了,90后長大了

記者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重癥病房采訪。

男護士也溫情  90后鄭祥鋒看到有人幫他洗了衣服,突然就想起媽媽,眼睛濕潤了。他馬上留言:“謝謝你,未曾謀面的黃岡大姐……”

男護士也溫情  80后張家棟是ICU男護士,他仿照“南丁格爾”給自己起了個微信昵稱“ICU男丁格爾”。他在微信中說“比病毒傳播更快的是愛”。

抗疫前線的天使們,查子慧、王虹、王小清、李丹丹……

周末人物·中國新聞名專欄沂蒙頌

□ 本報記者 王凱 逄春階 本報通訊員 岳增勇

“媽媽問我,能不能不去?

我說,不能”

日照小伙鄭祥鋒1992年出生。他的一個決定把年夜飯給攪了。年三十傍晚7點,他第一個報名馳援武漢,回家猶豫了一會兒,忍不住跟父母說了。父母歡歡喜喜地正上著菜呢,聽兒子一說,都愣住了。

“我低著頭吃飯,也不看他倆,躲避著他倆的目光。”鄭祥鋒說,“我爸爸和媽媽都給我夾菜,倆人不吃,往我碗里夾。”低頭吃完,小鄭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

來到黃岡,小鄭在日記里這樣說:“一個人偷偷去睡覺。心里盤算著該怎么去安慰他們,我知道他們這一輩人的表達方式,他們嘴上說是支持,可那言不由衷的表情早就把他們出賣了。那飽經滄桑的臉上寫著的全是擔憂和牽掛。”

初一早晨,父母也沒喊他,他睡了個懶覺。

中午,出發的通知來了。臨別時,小鄭看出了父母的不舍。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倔強了一輩子的男人,此刻卻眼中含淚,語顫手抖,說了一句“在外面好好吃飯”,便轉過身去。媽媽說:“孩子,不好過的日子咬咬牙就過去了。”

小鄭坐在車里,頭也不敢回,生怕爸媽看到他的淚眼。他媽卻先哭了。

“我爸爸媽媽都是農民,爸爸身體不好,媽媽給茶廠打工。”如今已經是山東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的小鄭說。他是來自日照市結核病防治所的一名護士,山東醫專畢業生。

幾乎同時,1993年出生的聊城美女李丹丹,下了夜班,報名援助武漢。她一直就沒跟父母說。“我媽在外面聽別人說了,哭著回了家。媽媽問我,能不能不去?我說,不能!”

1990年出生的薛香香通知家人時,有點兒輕松。她在家庭群里發了個紅包,留言是:“我要去武漢了!”

家人都以為她在開玩笑。一起過年,團團圓圓的氣氛不好打破。先給老公放風,然后是父母、公婆,說了一大堆必須去的理由,雙方老人悶悶不樂。

薛香香的親戚們在電視上看到第一批醫療隊出征儀式上,一掃而過的鏡頭里,隱約是薛香香的身影。他們紛紛發微信確認。薛香香統一回復:“我就是換了個地方干而已。”

3月12日晚,下了夜班的薛香香對我們說:“獨立出來都能干點大人能干的事兒,這些潛在的能量,可能在家長面前無法顯露。我們在家人面前,流露的永遠是最淘氣最軟弱的最不靠譜的那一面。其實90后都長大了。”

95后小伙胡超超來自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是第十批隊員。2月12日下午傍晚,他收到醫院的通知,2月13日出發到黃岡。“我爸媽都是農民,聽我說要來,也是擔心。我說醫院能選上你兒子,說明信任你兒子,再說,我還是黨員呢。”

“我是男護士啊,我先上”

80后的張家棟,可以在隊友、1991年出生的徐勤勇面前擺擺“老資格”。2016年,作為學生的徐勤勇到濱州醫學院實習,就在張家棟所在的重癥醫學科,那時他是副護士長。嚴格說來,張家棟是徐勤勇的老師。張家棟笑著說:“現在我們是隊友。”

1月28日晚11點,一輛救護車載著確診病例駛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停在了患者通道門口。接應的山東醫療隊醫護人員隨即將病人緩緩推入病房,接應的醫護人員中就有張家棟。在有著黃岡“小湯山”之稱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緊急啟用的不眠之夜,張家棟至今記得每一個細節。

張家棟說:“在來湖北的飛機上,我就抓緊用手機看搶救流程,來到黃岡,又一遍一遍練習穿防護服。1月28日下午開始準備,早早穿上防護服,等著,我是男護士啊,我先上!

晚上11點,我們下去接病人,剛開始也沒有感覺,救護車一到,車門一打開,先下來幾個穿防護服的人,我一下子緊張起來,知道遭遇戰開始了,我抬著擔架,握了一下老人的手,送上去,到最后護目鏡的凹槽里不知道是汗水還是淚水。一直干到凌晨兩點半,我接收了26個病人,等我回到賓館,已經凌晨4點半了。”

張家棟是ICU男護士,他仿照“南丁格爾”給自己起了個微信昵稱“ICU男丁格爾”。“比病毒傳播更快的是愛,比病毒更頑強的是我們,比病毒更團結的是中國。”張家棟在自己的微信里說。

張家棟的“徒弟”徐勤勇是研究生,也是男護士。老家臨沂,現在在青島市市立醫院,去年才正式入職。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出發時,好多老大夫老護士長都在車門外抹眼淚,他突然感覺是要上戰場了。

徐勤勇說:“來的路上,吃的是我們醫院的包子,從來沒覺得這么好吃,情緒很激動,沒打算告訴父母,可是青島發現感染病例,他們來電話問,說了四十分鐘,一直回避,最后說了。我跟他們說,總歸有人要上吧。”

張家棟說:“在飛機上,是我吃過的最香也最難忘的一頓餃子。下飛機時,機場的地勤人員給我們致敬,一剎那突然覺得嗓子哽咽。”

80后的嘮叨與從容

京劇中,演員經常以鞭代馬,揚起鞭子,表示飛奔,眼前無馬,但心中有馬。山東醫療隊院感防控組副組長、青島市市立醫院感染管理科主管技師王虹說,培養每個人的行為習慣,也就跟唱京劇一樣,必須做到“眼前無門,心中有門”,才能保證萬無一失。保護了自己,才能搶救病人,幫助別人。

王虹這個80后,在好多人眼里,是個特別愛嘮叨的人。她笑著說:“是個‘惡人’角色。”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山東醫療隊隊員主要來自重癥醫學、呼吸、感染三個專業,之前缺乏傳染病的防護實戰經驗,有些隊員甚至沒有接觸過防護服的穿與脫。

“我們就一點點地培訓,就跟教幼兒園的孩子一樣,有的防護服沾地了,他就問,沾地行嗎?你不回答,他就等著你指教,大老爺們兒一下子變成了嬰兒。所有醫生,都是反復實戰演練,經嚴格考核合格后上崗。”王虹說,

防護服一開始穿時有的都需要半個小時,等習慣了幾分鐘就搞定,每天進病房前,所有人都先按規范穿上防護服,由專人進行檢查,每個縫隙、接口處都要檢查。

而從病房出來脫防護服時,風險性最大,一開始王虹把步驟貼在墻上,護士出來說,看不見,因為護目鏡被霧氣罩住了。“我就給他們大聲喊口令,一件脫了,手消毒,再脫一件,手消毒,再脫一件……那兩天喊得我嗓子都啞了。”

王虹介紹,一位男護士穿著防護服剛進病房(污染區),因護目鏡不適,轉身退回緩沖間,被護士長發現后“瘋狂地拍打防護玻璃”,硬把他叫了回去,因為盡管他沒接觸任何物品,但已在污染區暴露。“護士長知道嚴重性。”

“院感防控是‘100-1=0’的事,不存在其他結果。比如穿脫防護服時,不經意間的一個動作:扶一扶眼鏡,扯一下口罩,甚至摸一下手機、揉眼睛、摳鼻子等小動作,都可能會前功盡棄。”王虹說。

王虹對院感防控瑣碎的細節,反復講、天天講,婆婆媽媽,目的就是要改變人的習慣,讓隊員們形成習慣性自覺,在工作生活中不自覺地運用,每個人安全了,大家都安全。

鄭祥鋒第一次進病房,穿了六層腳套,忙活起來,一層一層不跟腳,往下掉。手套戴了三副。扎針看不見,護目鏡上霧氣蒙蒙,一下子扎到自己手上,他嚇壞了。趕緊檢查,還好,扎到第二層手套上,要扎著自己,就感染了。“由于條件限制,病區存在較高的感染風險。大家最擔心的就是脫防護服,主要原因是需要和重癥共用一個緩沖間,每次脫防護服的人數太多,不能進行統一消殺清洗,出緩沖間也不能第一時間進行淋浴更換衣服。心理壓力特別大,每次都特別小心,好在每次都有驚無險。”小鄭笑著說,“說不害怕,是假的。”

咽部拭子細菌培養或病毒核酸檢測,是臨床常用病原學診斷方法之一,也是確診新冠肺炎的主要依據。80后李道衛是山東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他說,正常情況下,取咽拭子對于臨床工作人員來說并不復雜。但是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整個過程就變得困難多了。因為視野受限,需要站在患者正對面,用壓舌板讓患者口腔完全打開,準確找到腭弓、咽及扁桃體的位置,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翼翼,確保取樣精準。采集過程中,患者極易咳嗽、打噴嚏,體內的飛沫噴發而出,醫護人員的暴露風險很大,但李道衛不為所懼,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僅2月10日下午就一口氣完成十位患者咽拭子的采集。完成后,小李的護目鏡已滿是水霧,后背全都被汗濕透了。

當時突然就想起媽媽,

眼睛濕潤了

鄭祥鋒剛來黃岡,沒過幾天,由于水土不服、工作強度驟然增大,牙齦腫大、發燒、不能進食,不到五天體重驟減6公斤。他不敢跟家里人視頻,怕他們的擔心。小鄭在微信圈里說:“可是來自我們山東醫療隊這個大家庭的關懷和家一樣溫暖。賈院長親自為我診治,讓我安心。許麗老師為了讓我更好地休息幫我上大夜班,還有幫我打針的潘老師、小徐同學、給我送藥的董老師。那么多那么多的人關心我。和我一起奮斗的林老師,只有一個班沒見到你,就那么想見到你,我要快點好起來。和你一起戰斗……”

一忙起來,啥都忘了。2月14日值班回來,回到酒店,他奇怪,放在臉盆里的衣服,咋洗干凈了。房間里有個紙條:“你好,請不要怪我自作主張把你的衣服洗了。”落款是:“每天做衛生的大姐。”

看到紙條,他當時突然就想起媽媽,想起媽媽給洗衣服,眼睛濕潤了。把眼淚抹了,他馬上留言:“謝謝你,未曾謀面的黃岡大姐,下班回來看到你的字條特別感動,你絲毫不介意我這從病區工作的醫務人員,我又哪里會怪你幫我洗衣服呢,只有感謝和感動。”他忍不住把紙條發到朋友圈,點贊的不少。

李丹丹的媽媽和妹妹在電視上看到了李丹丹吃草莓的鏡頭,讓遠在聊城的母女倆歡呼。李丹丹的父親出來晚了,沒看上,第二天早晨起來看重播。

電話的這頭和那頭

80后的查子慧是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在湖北度過了4年的大學生活。1月24日,得知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召集,她立馬報了名,并于25日夜間隨隊來到黃岡,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斗中。

有一天,查子慧護理一位重癥病人,四十多歲,經過緊急搶救無效死亡。她電話通知家屬,家屬很不冷靜,執意要見最后一面,她說你不能見,家屬瘋了一樣要闖病房,她就在電話里勸說,為了安全,絕對不能見,咋說也不行。最后她猛然斷喝一聲,咋?!你和孩子怎么辦?一下把女家屬鎮住了,開始哭,查子慧不敢掛電話,怕她出事,陪著她在電話這頭哭,兩個未曾謀面的女人在電話的兩頭,一直哭了20多分鐘,才平靜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這就是查子慧,俠骨柔腸。

臨出發前,5歲多的兒子感冒尚未痊愈,查子慧告訴他:“媽媽要去‘殺怪獸’,要離開家很長一段時間……”兒子立馬沖她豎起大拇指:“媽媽你太棒啦!你把怪獸‘殺’完就可以回來啦!”也許在小朋友的想象中,媽媽的工作就像動畫片里消滅怪獸一樣簡單,媽媽也像超人一樣強大。

“工作的時候不會去想孩子,下了班也盡量不看他的照片,更不敢跟他視頻……”查子慧跟我們說著,淚水已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在黃岡的這些日子里,查子慧兼管院感防控,配制高濃度消毒劑時揮發出的化學氣體,常常嗆得她劇烈咳嗽喘不過氣來,連續多日的干咳,讓她晚上都很難睡個安穩覺。

2月8日,元宵節,查子慧都沒感覺。她排的是總值班,負責處理醫囑及病房里的各種事務,早上7:00從駐地乘班車出門,處理了兩個復雜重癥病例,一直忙到18:00下班,連中午飯也沒顧上吃。

回到駐地,20:30才跟家里視頻報平安,她這才想起這天是元宵節。沒想到兒子拿過手機不說話,也不讓掛斷,只讓媽媽陪著“看電視”,母子二人在手機屏的晃動中“觀看”了40多分鐘的元宵節晚會。一條電話線,這頭兒是她,那頭兒是兒子。

山東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王小清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小女兒才一歲多,2月2日出征時,女兒還不會叫媽媽,可是在武漢跟女兒視頻,小女兒竟然非常清晰地喊了一聲“媽媽”,讓王小清潸然淚下,她是軍嫂,丈夫部隊首長給她發來的慰問信,又一次讓她眼睛濕潤。我們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院區病房里,見到了王小清,她說:“穿上防護服進入病房的那一刻,真有上戰場的感覺,有股力量支撐著你,不能后退。”

“我媽媽人特別善良,

她地下有知,會支持我的”

3月14日晚,我們見到了80后醫生季宏志,他來自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2月13日到達黃岡,2月15日來到武穴市。

他們接管的武穴市第一人民醫院婦幼病區,原為武穴市婦幼保健院在建院區,環境條件差,醫務人員和醫療物資也很缺乏。他連夜熟悉各方面情況、梳理流程,迅速與隊友們進入醫院,接管各項工作,收治病人。熟悉掌握所在醫院的醫療系統,了解病人情況,配合戰友為患者下醫囑、寫病史……

2月18日,他得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一下子蒙了。冷靜下來,強忍悲痛,把這個噩耗隱瞞了。對季宏志來說,每天工作的6小時是忘記悲傷的6小時。

季宏志對我們說:“我一直在濰坊醫學院浮煙山院區值班,值班10天沒回家,直接來了黃岡。沒想到母親會走。”

2月17日晚上,季宏志夢到了母親,他有個不祥的預感。第二天,就打電話,打給父親、愛人、小姑,電話都不通。最后打通了,父親說:“一切都很好,別擔心,別分心。”

他的妻子張麗幾乎每天都和他通電話,安慰他,而平時父親都是不接電話的。母親去世后,每次都接過來,安慰遠方的兒子,希望他能盡快平復下來,別傷了身體,更別影響了工作。

家人本想不告訴他,但按照疫情期間的規定,逝者當天就要安葬,季宏志是家中的獨子,不跟他說,于心不忍。“當我把媽媽去世的消息告訴他時,他在電話里不停地哭。”張麗說。

季宏志不愿意看手機,不愿看到思念父母的微信和報道。在武穴市吃飯都有湯,一喝湯就想起母親。“我母親很會做湯,有一次,我想學,她說,有什么可學的。現在再學也沒有機會了。”

“沒能見母親最后一面是我一輩子的遺憾,但我不后悔來湖北的決定。如果不來前線,我也會后悔一輩子。既然從事了這個職業,就有一種使命感,疫情出現總是要有人站出來的,而作為醫生責無旁貸。”季宏志說。

“我媽媽人特別善良,她地下有知,會支持我的。”季宏志說,“我記得很清楚,我媽媽是2018年立秋那天,腦出血,一直是我父親照料。我臨來前,給母親買了營養粉,買了十桶。”

母愛偉大無私,季宏志的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同事、生于1989年的張惠說,她到黃岡時,只帶了女兒的紅頭繩和女兒最喜愛的玩具。

年輕人都有了自己的感悟,最大的感悟是,人活著得有個目標,不管大目標,還是小目標。沒有目標,就懶散了。“懶散”二字,立身之賊也!“確實是這樣,人如果沒有精氣神就如同枯木,百病叢生。”王虹說。

鄭祥鋒目睹了黨員在黃岡的形象,他向山東醫療隊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并將自己一個月的工資3600元捐出來,希望像身邊的黨員一樣,模范帶頭,成為一面旗幟。

我們的采訪本上記錄下一串串80后、90后的名字:宋曉霞、王艷妮、李超、李猛、王利花、張榮強、王娟、劉曉東、蘇冠民、趙小翠、李松、王麗、許霞、趙明東……他們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有精彩,每個人都有牽掛,從最初的恐懼,到慢慢地淡定,從容。他們經受住了考驗,他們長大了,他們成熟了,他們能扛事兒了,能擔重擔了,他們的年輪上刻下了庚子年的成長記憶。

(本報武漢電)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山東首批援助武漢醫療隊54天治愈81人

3月26日12時45分,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C7西重癥病區最后兩名患者康復出院。奮戰了54個日夜的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圓滿完成使命,...[詳細]
大眾日報 2020-03-27

啥事兒?山東一縣委書記請倆局長下館子!

為提振市民消費信心,。桌面上的菜品很豐盛,有各式各樣的牛肉類食品,陽信的優質牛肉也早已成為陽信本地的一張名片。引導市民恢復消費信心...[詳細]
大眾日報微信 2020-03-27

重點工作攻堅看行動|山東全程網辦,企業開辦一日辦結

“流程再造攻堅”系列解讀·聚焦《再造企業開辦流程實現“全程網辦”實施方案》。◆自然人投資的市場主體可實現“智能秒批”。信息填報繁瑣...[詳細]
大眾日報·海報新聞 2020-03-27

山東立法規定:老人住院,子女單位應予適當陪護時間

《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審議通過,五月一日起施行。◆新建城鎮居住區按照每一百戶不低于二十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公辦...[詳細]
大眾日報 2020-03-27

即日起,全市陸島交通、海上旅游全部開航

記者3月26日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在充分研判島城疫情形勢的基礎上,即日起,全市陸島交通、海上旅游全部開航,恢復海上旅游、陸島交通客運...[詳細]
大眾網 2020-03-26

激動!最后一批馳援湖北煙臺醫療隊即將返回!46名英雄將全部返回山東

3月26日下午,煙臺市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ICU護士孫長安、楊越美、蔡洪偉在武漢前線傳回激動人心的消息——武...[詳細]
膠東在線 2020-03-26

扎在一線!共青團煙臺市委助力企業防疫復工

根據省委、市委關于開展選派干部“進企業、進項目、進鄉村、進社區”攻堅行動要求,共青團煙臺市委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部署“四進”攻堅行動...[詳細]
膠東在線 2020-03-26

德州齊河:用最有“心”的服務致敬英雄回家

大義齊河,最高禮遇。醫療隊員到達濟南后,于當天下午到達德州市齊河縣阿爾卡迪亞國際溫泉酒店,踏上了家鄉的土地。3月17日,齊河縣委書記姜...[詳細]
大眾網·海報新聞 2020-03-26

山東醫療隊員生日收到母親來信:去年生日在陜西扶貧如今在武漢支援

媽媽在此送去對你的祝福 平安健康、早日凱旋。”3月24日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王昊的生日,他的媽媽從千里外送上生日...[詳細]
大眾網·海報新聞 2020-03-26

3月30日起濟南這10條道路不準再臨時停車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26日訊。隨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恢復正常秩序,濟南交警將調整道路臨時停車區域設置,取消以下10條道路車輛臨時...[詳細]
大眾網·海報新聞 2020-03-26

戰“疫”中的最美退役軍人|山東退役兵,退役不褪色,沖鋒勇戰疫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退役軍人系統干部職工和全省廣大退役軍人,逆行返崗、主動請戰,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詳細]
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0-03-26

山東所有縣(市、區)全部為低風險地區

經對山東本土疫情態勢綜合研判,以縣域為單位進行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評估,全省137個縣(市、區)均為低風險地區。各地要因時因勢調整疫...[詳細]
大眾日報客戶端·海報新聞 2020-03-26

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開工儀式舉行

3月26日上午,煙臺蓬萊國際機場新航站樓開工儀式舉行,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出席并講話,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董事長王衛中、山東省交通廳副廳...[詳細]
膠東在線 2020-03-2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