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1-11-10 08:26:11
原標題:供暖季用能增加,山東如何應對
來源:齊魯晚報
目前,全國北方多地陸續開啟采暖季,能源保供全面升級。在雙碳承諾與能源需求增加的大背景下,如何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加快煤炭減量步伐,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作為煤炭消費大省,近年來,山東在減煤之外,也在加快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引進省外來電等方面做加法,加快實施能源消費增量全部由清潔能源供給。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于悅 夏侯鳳超
“十三五”關退煤礦93處
化解過剩產能6460萬噸
“我們從1958年建廠之初就開始到陜西那邊采購煤炭。”華能黃臺電廠副廠長周亞男說。采暖季即將到來,作為山東第一座高溫高壓火力發電廠,黃臺電廠派出的燃料采購專班正日夜駐扎在陜西榆林。
除陜西、山西、內蒙古等主要產煤大省區外,擁有兗礦等大型煤炭生產企業的山東也是產煤省份之一。那么,山東的電力企業為何還要去省外尋找煤源?
山東省煤炭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山東省擁有煤炭資源可采儲量33.9億噸、煤炭企業35家、煤礦98座。2020年全省煤炭企業生產總值7100億元,占全省GDP的9.7%。
“今年1到9月份,山東煤炭總產量是6955.09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39%。”山東省煤炭行業協會一位專家告訴記者,近年來我省煤炭產量呈下降的態勢,這也是本省有煤炭需求的企業去外省尋找煤源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山東的煤礦主要分布在9個地市28個縣(區),主要集中在濟寧、菏澤、棗莊、泰安四市,其中,濟寧市煤礦數量居首,煤炭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62%左右。
“山東的煤炭資源逐漸減少,這與淺部資源枯竭等自然因素有關。”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采礦工程系講師趙金海介紹,“山東煤礦本身的開采條件比西部困難很多,而且近些年來,山東的煤炭資源一直處于高強度開采的狀態。”據他回憶,大約在2010年以后,我省煤炭產量開始逐漸下降,煤炭庫存也開始逐漸削弱。
“這些年山東一直在落實煤炭去產能以及環保、安全生產等政策。”專家介紹,“十三五”時期,山東省持續推動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建設先進產能,整個“十三五”期間,累計關退煤礦93處,化解過剩產能6460萬噸。
能耗“雙控”成效可觀
兩個預警等級為“綠色”
用電量是衡量能源消費情況的指標之一,稱得上一個地區區域發展的“晴雨表”。根據相關統計,2020年GDP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用電量排名中,前三分別是山東、廣東、江蘇。
山東是能耗大省,更是煤耗大省。據《2020山東省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山東煤炭消費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作為典型的煤電大省,山東火電裝機量、發電量均位居全國前茅。從數據來看,2020年,山東省發電量以5806.43億千瓦時僅次于內蒙古,位列全國第二名,截至2020年底,全國十大發電裝機省份中,山東以15560萬千瓦位列第一。
“根據數據統計,山東能源消耗量中,煤炭能占一半還多,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占比較小。”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孫榮峰介紹,究其原因,這與山東產業結構有關。“山東的重化工產業比較多,像化工、水泥、電解鋁等行業,這些產能都在全國名列前茅,但都是高耗能的行業,短時間之內完全改變這一局面可能會有困難。”
“要破解這一局面,必須從根源上下手,對高耗能行業產能進行控制,同時淘汰過剩產能,對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進行煤炭減量投放。”孫榮峰說。
一直以來,山東想方設法降低能耗,如今成效也比較可觀。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中,在能耗強度降低進度目標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兩個預警等級中,山東交出了雙綠的答卷,綠色代表“進展總體順利”。
成績單的背后,是山東過去幾年來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嚴格能耗“雙控”、加大煤電壓減力度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加大煤電壓減力度
推動省外來電增長
受能源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影響,山東能源結構偏煤問題突出。作為煤炭消費第一大省,山東一直在控煤上發力。在今年8月印發的《山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2025年能源發展主要目標,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54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量控制在3.5億噸左右。
按照國家部署安排,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
煤炭減量,山東也拿出了真招。山東省能源局發布的《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將重點淘汰安全無保障、資源枯竭、長期虧損三類煤礦,關閉退出岱莊煤礦等;結合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退出,重新核定新安、金源等礦井生產能力。
在控煤的同時,山東也在著力加大煤電壓減力度。2020年,山東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量37061.9萬噸,比上年下降10.4%,壓減煤炭消費4312.7萬噸。
“山東提出騰籠換鳥破舊立新并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創新性地提出了煤炭指標收儲和能耗指標交易制度。”孫榮峰說。
“要解決山東的能源問題,需要把西部的電力運過來,采用西電東送的方法。”趙金海認為。記者了解到,為了保障全省電力增長需求和穩定供應,山東實施“外電入魯”戰略,2020年,“外電入魯”凈輸入量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158.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4.0%,減少發電用煤911.9萬噸,一定程序上緩解了山東的用煤發電需求。
《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今年山東將繼續推動省外來電增長,省外來電達到1200億千瓦時以上。《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25年,接納省外電量達到1500億千瓦時以上。
提高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
嘗試兩條腿走路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8%,煤炭仍是我國能源供應的主要來源。“雖然近年來全省不斷壓減煤炭消費總量,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但至少2030年前,煤炭作為山東主體能源的地位和能源安全‘壓艙石’的作用不會改變。”山東省煤炭行業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
為了保障煤炭供應,從21世紀初,山東的煤炭企業逐漸“走出去”,到省外乃至國外經營。截至2020年底,山東省煤炭企業共獲得省外(國外)煤炭資源儲量超800億噸,省外(國外)煤礦產能達3.78億噸/年,為緩解省內煤炭資源匱乏矛盾,保障山東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在今年煤價上漲、煤炭供應緊張的形勢下,“外煤入魯”成為重要的保供措施之一。據悉,依托省外開設的礦井,今年10月份以來,山東能源已從省外調進煤炭近40萬噸。此外,山東能源省外資源還承擔著保供任務1137萬噸,其中保供山東460萬噸。
除了把眼光放在煤炭保供之外,山東也在“兩條腿走路”,把提高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當作未來能源保障的新路徑。“山東的能源消費比較大,煤炭壓減的同時,對清潔能源新能源也有比較大的需求量。”孫榮峰說,山東采取了一些措施保障能源安全,比如外電入魯,海上還有LNG輸送航線,保障山東有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供應。
《山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聚焦可再生能源、核電、天然氣、省外來電做加法,突出煤炭、煤電做減法,淘汰低質低效產能,加快實現能源消費增量全部由清潔能源供給、電力消費增量主要由清潔電力供應。
“十四五”是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期,也是邁向碳中和的重要窗口期,山東也在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據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467萬千瓦,同比增長33.1%,特別是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分別達到2868萬千瓦、400萬千瓦,均居全國第一。
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方面,山東正逐漸走出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加大減煤力度 山東這樣做
◎在控煤的同時,山東也在著力加大煤電壓減力度。2020年,山東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量37061.9萬噸,比上年下降10.4%,壓減煤炭消費4312.7萬噸。
◎為保障全省電力增長需求和穩定供應,山東實施“外電入魯”戰略,2020年,“外電入魯”凈輸入量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158.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4.0%,減少發電用煤911.9萬噸。
◎《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今年山東將繼續推動省外來電增長,省外來電達到1200億千瓦時以上。《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25年,接納省外電量達到1500億千瓦時以上。
◎“十四五”是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期,也是邁向碳中和的重要窗口期,山東也在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據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467萬千瓦,同比增長33.1%,特別是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分別達到2868萬千瓦、400萬千瓦,均居全國第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