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8-05 16:11:08
原標題: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德州醫(yī)院消化內科:建議胰腺癌高危人群做定期篩查
來源:大眾網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tǒng)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位于我國腫瘤發(fā)生率的第9位,死亡率占第6位,愈后差,5年生存率僅為10%,早期診斷困難,對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的篩查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德州醫(yī)院消化內科住培醫(yī)師梅紅軍對胰腺癌的相關知識進行了整理,以幫助更多的人了解胰腺癌,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治。
胰腺在身體的哪個位置?
胰腺位于肚臍下,胃的后面,成鴨梨狀,長15-18cm,寬3-5cm,厚2-3cm,位于在肝臟、十二指腸、胃的深處,腫瘤不易被發(fā)現(xiàn),而且患癌后容易轉移到周圍淋巴結、血管和臟器。
哪些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胰腺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類:遺傳性胰腺癌高危個體、新發(fā)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腫瘤。
1、遺傳性胰腺癌高危個體指具有胰腺癌家族史或已證實攜帶胰腺癌易感基因(以下簡稱突變攜帶者)的個體,應對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的個體進行胰腺癌早期篩查。
2、新發(fā)糖尿病定義為既往無糖尿病病史、24個月內診斷的糖尿病。診斷糖尿病時年齡>50歲、體重指數(shù)低和(或)不明原因突然體重減輕、空腹血糖水平高或血糖難以控制的人群患胰腺癌風險較高。
3、慢性胰腺炎是胰腺實質逐漸被纖維組織取代并造成胰腺形態(tài)和功能發(fā)生不可逆改變的炎癥過程,由于胰腺炎引起的炎癥和損傷可導致腺泡導管組織轉化,并逐漸發(fā)展為胰腺癌。
4、約15%的胰腺癌被認為是由黏液性胰腺囊性腫瘤引起的,包括黏液性囊性腫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
如何早期發(fā)現(xiàn)胰腺癌?
對胰腺癌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篩查可早期發(fā)現(xiàn)胰腺癌,篩查的方法有: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紅蛋白A1c(HbA1c)+血清CA19-9聯(lián)合MRI、EUS或CT檢測,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對部分患者也是可行的方法。有胰腺癌家族史的個體推薦篩查年齡為50歲,或比最年輕的受累血親年輕10歲;50歲以上新發(fā)糖尿病人,若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或短期血糖波動大或新發(fā)糖尿病患者中有遺傳性胰腺癌高危風險的個體,一經診斷即應篩查;慢性胰腺炎患者起始篩查年齡為40歲;BD-IPMN患者診斷明確后即接受篩查。
胰腺癌高危人群生活方式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建議胰腺癌高危人群戒煙、戒酒,均衡健康飲食,適當進食水果蔬菜是減少胰腺癌發(fā)生的保護因素,適度進行體育鍛煉,避免肥胖。
梅紅軍提醒德州市民,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需定期體檢、篩查,如需就診,可關注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德州醫(yī)院消化內科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五全天;炎癥性腸病專病門診時間:每周二下午。市民可根據(jù)需要前來就診。
(通訊員 王曉亮 高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