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2-08 09:31:02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瞄準“噸半糧” 早春再放招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瞄準“噸半糧” 早春再放招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瞄準“噸半糧” 早春再放招
2023-02-08大眾日報 03版
□ 本報記者 張雙雙 本報通訊員 聰聰 劉磊 梓琪
2022年,德州“噸半糧”產能創建首戰告捷,創建全國第一個大面積“噸半糧”高產示范區的目標初步實現。今年開春,德州全市冬小麥一二類苗達到90%以上,給全年“噸半糧”創建開了個好頭?!叭ツ晔恰畷涀ゼZ’、‘六統一’技術等一系列‘噸半糧’產能創建舉措的驗證過程,也是實現大面積‘噸半糧’可復制模式的探索過程。”德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孫豐勇說,糧食產量提高越往后難度越大。德州將總結過去一年的創建經驗,再探高產“糧”策。
春忙早了半月多
“我們村小麥鎮壓過半了,誰還需要機器?”“2月3日下午,禹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培強的手機不斷響起,各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及種糧大戶不斷在微信群里發信息和現場照片。
往年春季農業生產,多以澆灌返青水為開端,近兩年變成了早春鎮壓,時間上提前了半月有余。“以前大家覺得,小麥剛剛返青,大石磙壓下去,莊稼怎么受得了,但實際上,鎮壓可以提溫保墑。尤其是針對冬天雨雪少、氣溫偏低的情況。”做完田間指導回來后,張培強瀏覽各縣區陸續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內容,“噸半糧”產能創建是工作重點之一,“糧食生產講究農時,也講究精細化管理,早行動能事半功倍?!?/p>
為此,禹城市農業農村局協調各級扶持資金,購買了12臺輪式鎮壓器?!皩I機器又快又好,每臺每天能鎮壓200多畝?!庇沓鞘邪踩舒傹R莊村2000多畝冬小麥的鎮壓已接近尾聲,村黨支部書記張樹軍說,為防止“倒春寒”,少部分弱苗鎮壓完就該噴施蕓苔素、磷酸二氫鉀了。
從大年初八開始,齊河縣胡官屯鎮金穗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本剛就開始為各家各戶送農資,“一天6車,共200多噸,今兒是第6天?!庇浾咭姷皆緞倳r,他算了算,還得送上兩天。金穗在齊河縣全托管的土地有6萬多畝,單個或多個植保服務的半托管面積超過全縣耕地的一半,與30多個村莊簽訂了整村托管協議,統一耕管收,各戶無須自家備肥。
在送農資之余,袁本剛還忙著跟年前未能續簽托管合作協議的村莊續簽。袁本剛說,“為散戶做好服務,能多收糧食,讓農民覺得為托管付費值得,就能增加他們的托管意愿。”
“把投入和產出算一算,探索出一套最合適的糧食生產和田間管理模式加以推廣,讓更多農民接受,從而進一步實現大面積‘噸半糧’?!鞭r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山東農業大學教授王振林說。
提升地力地更肥
元宵節前一天,樂陵市孔鎮鎮呂門樓村“噸半糧”試驗田里,十幾名施工人員正進行農用電接火、節水管道對接校正、泵站及橋涵閘設備安裝和內外裝修等掃尾,保證趕在春灌前全部完工。
2022年樂陵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孔鎮、鄭店、花園等7個鄉鎮街道184個村,地力培肥、新建泵站、鋪設節水管道、建設機耕路等項目一直在緊張施工中,共建設高標準農田11.7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2萬畝,“經過專業測算,新增糧食生產能力800多萬斤?!睒妨晔朽l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劉玉花說。
這幾年,張樹軍也嘗到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甜頭。過去他在外干建安工程,回到禹城市安仁鎮齊莊村不到兩個月,村黨支部創辦的尚信齊盛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入社土地面積很快達到1000畝。鎮上幫合作社爭取到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支持資金,采用水肥同施方式,節水30%、省肥20%?!绊椖客度胧褂萌?,相同地塊縱向比較,以及同一年份不同地塊的橫向比較,我算了算,合作社這一千畝地年可增收20萬元至30萬元?!彼榻B,只要在手機App上一點,提前設置好時間、用量,安裝在田里的噴頭就會噴出水花。
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目前,德州市已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良好的高標準農田772.7萬畝,占耕地的80.2%。核心區土壤有機質含量16.71克/千克,高出一般地塊0.3個百分點。
把有利條件集合起來
山東齊力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朝綱,曾多次向記者提起“成方連片”的愿望。作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單位,該企業春節前進行了全托管模式首次分紅,除了之前已發到戶的保底費用,齊河縣焦廟鎮西姜村74戶村民和村集體又領了7萬余元?!氨5准臃旨t,我一畝地一年拿到1700多塊錢,同樣是啥都不用管,比流轉多收500塊錢。”村民于斌說。
李朝綱介紹,“保底+334分紅”是一種“專業服務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生產全環節托管服務新模式?!拔覀兙珳使芾磙r事,每畝地節約生產成本200元左右?!彼f,大面積機械化操作還能夠節糧減損,目前每畝地每年較之相對粗放經營的農戶能多產150斤糧食。
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給農戶提供了保障。目前,德州已形成了代旋耕、代機播、代田間管理、代病蟲害防治、代收割、代烘干、代銷售、代儲藏8項內容的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服務組織達4435家,其中有供銷社系統、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個體戶等。德州市財政每年列支200萬元獎勵資金,組織開展糧王大賽。市級連續3年每年列支1億元專項資金,每個縣每年至少配套1000萬元,夯實“噸半糧”產能建設根基。去年德州實現農業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這一保險基本涵蓋農業生產總成本。
“‘噸半糧’產能創建,最終要提高的不只是產量,而是產能,是持續高產的有效路徑,是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手里最足的底氣?!鄙綎|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張吉旺認為,具備地力條件是基礎,但不一定具備生產現實,這就是“噸半糧”產能創建的原因。把有利條件集合起來,并發揮到最大,做到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噸半糧”就能逐漸實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