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5-04-07 10:30:04
原標題:濰坊市奎文區構建區域教研新范式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濰坊市奎文區構建區域教研新范式
來源:山東教育報
“很高興我‘中獎’了!我一直在想,什么時候我也能當一次教研活動梳理員?這次,抽簽小程序終于抽中了我!現在,我就本次研討問題‘如何進行進階性的任務設計’做一下梳理,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在語文區域教研活動中,濰坊中新雙語學校教師孫琳說。像這般充滿期待與活力的畫面,如今已是濰坊市奎文區區域教研的日常寫照。隨著教育綜合改革的縱深推進,奎文區主動探索,聚焦教育教學主責主業,緊扣教學研究這一核心,創新構建“11347”教研機制,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奎文區區域教研活動遵循“問卷分析——研究分享——課例展示——課例解說——專題研討——讀書分享——問題總結”的流程,構建主題式區域協同教研模型,形成完整閉環,讓每名教師都沉浸其中,讓教研成果真正落地見效。濰坊市育才學校教師曹麗萍說:“每次參加教研活動,我都帶著問題來,帶著思考走。所有教師都參與到教研活動中,沒有一個旁觀者,人人都是參與者。這樣的教研才是真正有效的。”
奎文區構建的深度區域教研范式——“11347”教研機制,即“錘煉一個研究團隊,研發一套區本資源庫,構建三級教研體系,依托四項評價,實施教學‘七好工程’”,通過區域頂層引領、教研體系構建、狠抓重點行動、建設落實機制等路徑,不斷提升區域教研質效。奎文區教體局黨組成員劉素雁說:“‘11347’教研機制是立足區域教育實際的創新舉措,以解決教學實踐難題為出發點,整合區域教研主題與形式,組建片區教研共同體聯盟,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為區域研修、校本研修提供了范例。”
在奎文區崇德學校,教師王鋒鋒正在講授公開課,觀課教師手持觀課量表詳細記錄,攝像頭同步運轉采集課堂數據。AI循證技術可以圍繞教師綜合能力、課堂教學行為、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行為、教師設計執行度這五大維度收集分析數據。課后,教師圍坐在電腦前,依據數據分析探討改進教學。“AI循證技術可以為每堂課提供客觀的參考數據,能夠讓我們更清晰地對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做出優化調整。如今,課堂結構更加科學合理,質量也更高了。”王鋒鋒說。
奎文區教科院副院長王麗表示,專業聽評課對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成長至關重要。全區構建的基于證據的課例研修模型,全域推進人機協同教研與評課,能更好地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區域教研要想走穩、走實 ,必須加強機制保障。我區探索建立了‘三法兩制’工作機制,有效保障教研工作扎實推進。” 奎文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玉興說。
“三法”即一線工作法、展示推介法、成果培育法。一線工作法強調教研員深耕教學一線,每周至少3天深入課堂開展教研活動,及時掌握教學一線真實情況與實際需求,為教師、學校提供精準指導與決策依據。展示推介法激勵學校踴躍參與“七好工程”各類教學成果評選,年初申報,年終集中展評表彰。成果培育法強調成果導向,建立區域成果培育臺賬,形成滾動發展機制,明確培養對象與培養方向。積極引入外部資源,補齊短板。成立項目評估委員會,開展階段性評估,精準診斷申報項目研究成效,助力學校成果培育、品牌打造。“兩制”為約談警示制和專項督導制。約談警示制是指在項目推進的關鍵節點,區教體局主要負責同志對校長等關鍵人員進行調度約談,確保項目穩步推進、取得成效。專項督導制指規范教學管理,區教體局每學期定期開展針對教學常規、課堂改進、示范校評審等的專項督導,全面檢查教學工作各個環節,保障教學活動規范、有序、高效開展。
奎文區通過構建區域教研新范式,在學校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綜合素養、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兩年,奎文區教研教學成果、研究經驗在國家級、省級層面被推介31場,獲得省、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16項,100余名教師在省、市優質課和基本功等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奎文區獲評省首批人工智能試點區,29所學校獲評省試點學校。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區域教研,積極開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實踐,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教學深層次變革,探索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推動教、學、研、評、管等教育教學全場景數字化賦能。”王玉興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