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5-26 15:32:05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6日訊 作為今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擴大投資的重點和方向,內涵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的“兩新一重”廣受關注。在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報告明確提出應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
對山東來說,在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上,既有經驗又有探索,可謂提早布下了“先手棋”。
一個試點,趟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路徑
對山東鄆城縣的居民來說,邁出家門不用5分鐘,就能享受到綠色休閑圈的福利已經不是稀罕事。當地農民詩人呂萍曾寫詩“這里是最美的人間仙境,我的家園我的驕傲我的牽掛”,表達自己對居住之地的喜愛。
新型城鎮化,說到底就是“人”的城鎮化。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自從6年前,鄆城縣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便把“城市為人而建、生態環境為人打造”的發展理念,貫穿于城市規劃建設的各個領域。近幾年,當地政府還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成近百處綠地公園和街頭綠地廣場32處,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居民綠色共享空間。
在鄆城縣委書記劉文林看來,圍繞“人、地、錢”三要素,鄆城將國家深化縣城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與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融合推進,在提升城市基礎功能的同時,創新投融資模式,破解新型城鎮化資金難的瓶頸,推動了產城融合發展,趟出一條欠發達地區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新路子。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9年,鄆城城區規模由28平方公里擴大到近6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20萬人增加到35萬人,常住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比2014年提高6.7和18.8個百分點,具有較強的示范推廣意義。
一組數據,閃耀山東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遠見之光
何為新型城鎮化?自首次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后,新型城鎮化便定位于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和撬動內需的最大潛力。其基本特征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特征的城鎮化,將推動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的協調發展和互促共進。
對有著6000多萬城鎮人口的山東來說,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義尤其重大。最近幾年,山東以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在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設定的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中,山東先后有14個地區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數量全國最多。這期間,青島的差異化落戶、“人錢掛鉤”、債務管理、融資平臺建設、城鎮化基金、行政區劃調整,德州的“房票”制度、集體產權改革、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等9條山東經驗在全國推廣。
截至2018年底,山東常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1.18%和50.94%,新型城鎮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個方案,再次釋放城鎮化發展紅利
在聚焦落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鄉融合發展等重點任務目標后,山東繼續出擊。去年7月,山東發布了《關于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明確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新目標。
根據《通知》,山東繼續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中小城市落戶限制;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強化“濟青雙核”地位;全省所有設區市年內全面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改造農村危房1.6萬戶,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
通過以提升縣域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為重點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山東再次為城鄉平衡和融合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目標明確后,落實更為精準。隨后,山東省財政安排資金11.3億元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將新型城鎮化戰略落到實處。閃電新聞記者注意到,專項資金基本涵蓋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經濟創新發展的各個方面。
有專家表示,山東新型城鎮化建設,不但為城鄉經濟增長和就業帶來更多和更大機遇,還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特別是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更是把促進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入列今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進一步推動了山東區域聯動發展的進程。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加速新型城鎮化建設,山東已經布下“先手棋”,具備了先發優勢。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