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6-07 09:25:06
原標題:朱各莊與大槐樹
來源:中國文化報
張長水
朱各莊坐落在北京房山東北郊外的丘陵盆地間,村名由朱、葛、張三家姓氏諧音演化而來。清朝時,朱各莊被一分為二,變?yōu)閮蓚€村:前朱各莊與后朱各莊。這里歷史文化濃郁厚重,有戰(zhàn)國時代的窖藏文物、明朝萬歷皇帝敕封的鄭氏石碑、清代乾隆誥封的王室陵寢,以及村莊北面那片松林下,滿清王室的趙家寶頂……名不見經(jīng)傳的古村古巷,一方風(fēng)水寶地,多少故事為后人津津樂道。
前朱各莊村東頭的胡同里有一棵老槐樹,旺盛時樹圍在五尺開外,但如今它不足兩丈高,佝僂著身軀,老態(tài)畢現(xiàn)。俗話說:“千年松,萬年柏,不抵老槐拽一拽。”大槐樹也許已有500年,也許更長,沒有人知道它到底經(jīng)歷了多少風(fēng)雨滄桑。有的老人說,他爺爺?shù)臓敔斝r候,就有這棵大槐樹了。
大槐樹是整個村莊的圖騰,是朱各莊人尋根問祖的見證。“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祖上流傳的這句話告訴后人,祖先在山西,大槐樹下就是他們的家。
《前朱各莊志》載:古老年間,山西大旱,顆粒不收,數(shù)以萬計的百姓逃荒,其中有戶張姓人家,肩上挑著兩個筐子來到此地,筐子里坐著兩個孩子,這就是前朱各莊張姓的祖先。大槐樹種在村東朱葛張三姓人家的老宅旁,腳下是厚厚的黃土,東側(cè)有清泉荷塘,塘水清澈,魚蝦嬉戲,荷花亭亭玉立,秋季長滿蓮藕。旁邊還有明代香火極盛的五道廟。朱各莊在成為村子之前,就已有朱姓、葛姓土著人家在此生息。
其中有幾間老宅,早先做過學(xué)坊,被稱為“皇城”。如果是“黃”,不過是高墻土壘、頹垣院舍;但如果是“皇”,則耐人尋味。在明朝又是朱姓,此地距京城不過百里,是否是與皇帝有著淵源的親戚,也未可知。但朱姓、葛姓沒能將家族發(fā)揚光大,直到張姓祖先從山西逃荒至此,種下了這株具有移民標志的“根”,才有了村莊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變遷。光陰荏苒,之后依然有災(zāi)民落荒于此,村莊不斷向西擴展,張姓人家人丁興旺:東北院、東南院、西南院、井兒場,晚輩兒孫各據(jù)一方,前莊后莊槐蔭遍地,大槐樹成為鄉(xiāng)民的情感寄托。
上世紀末,前后朱各莊人口逾3000,轄區(qū)面積達4000余畝,村中生長著很多茂盛的槐樹。進入21世紀,因要建新材料工業(yè)基地,前后朱各莊整體搬遷到新開發(fā)的城關(guān)新城,村民喜氣洋洋地搬進了高樓大廈。兩座村莊一下子被夷為平地,僅剩唯一的大槐樹作為古樹被保留下來。失去了鄉(xiāng)民煙火的滋養(yǎng)和依偎,悠悠古槐就像一位風(fēng)燭殘年的老人,孤獨地守望著家園,只有枝干上那座老鴰窩默默地陪伴著它。每年春天,它依舊生枝發(fā)芽,仿佛在述說著村莊的往事與變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