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3-03-21 09:53:03
原標題:“讓農業科技惠及更多農民”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讓農業科技惠及更多農民”
來源:農民日報
在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馬莊鎮,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經營的1300余畝高標準農田小麥長勢良好。千余畝地的澆灌、施肥和除草劑噴灑,看上去是一項工作量極大的任務,但是合作社理事長薛麗娜卻十分從容。農田里,一臺跨幅200多米的大型平移式噴灌機在田間緩行,長長的“臂膀”上,眾多噴頭灑出傘狀的水花。“1天能澆100多畝地,效率高,用水量也比大水漫灌節約一半以上。”薛麗娜說。
農機一響,種地不慌。行走在自己的480畝地里,農戶李承國很輕松。“我主要種些玉米和小麥,從買種子、化肥到管理、秋收,都把土地托管給合作社,啥都不用操心。”加入合作社后,李承國嘗到了土地托管的甜頭兒。
2008年,大學畢業后的薛麗娜毅然返鄉,和丈夫創辦了岳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近年來,合作社先后投資400多萬元購進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無人飛行植保機等先進機械設備,示范帶動周邊推進農業機械化,同時以低于市場20%的價格,為本地農民提供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服務,讓農業科技惠及更多農民。”薛麗娜說。
“這是我們自主培育的‘禾元376’,主打高產,預計今年下半年審定后可以大面積推廣。”在600畝的小麥良種培育繁育農技推廣試驗示范基地,薛麗娜蹲下查看著新品種的長勢。自2013年起,她便與丈夫投入新品種的培育工作中,目前已累計引進示范小麥、玉米新品種401個,擁有自主產權的小麥新品系200多個,開展糧食新技術示范15項,集成推廣小麥、玉米高質高效技術模式。
談到未來,薛麗娜充滿信心。順著她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在小麥良種培育繁育農技推廣試驗示范基地的對面,一個汶陽田農耕文化研學基地已初具雛形。基地除了展示農耕文化和智慧農業,還將建成糧食產業發展中心、現代種業發展中心,開展村民田間培訓,推廣糧食生產的新品種、新技術等,為糧食產業化和現代種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