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9-24 09:40:09
原標題:弘揚勞動精神 提升勞動育人成效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弘揚勞動精神 提升勞動育人成效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為一所具有工會背景的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山東管理學院歷來重視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勞動精神,發揮山東省總工會與學校同根同源優勢,打造勞動教育特色品牌,在歷史傳承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勞動情懷深厚、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充分釋放“勞動+”學科專業潛能,逐步構建形成1門必修課程、N個學科專業勞育、1個第二課堂勞育實踐項目庫的“1+N+1”勞動教育體系,創新勞動教育教學方式,豐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構建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新格局。
課程鑄魂,師資助航
推進特色勞動教育體系落地落實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山東管理學院扎實開展勞動教育課程研究,圍繞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勞動情感和勞動形態,著重抓好1門勞動教育通識必修課程建設,課程內容秉承價值性、文化性、實踐性、高階性、創造性的建設理念,強化勞動價值觀塑造;課程教學形成“課前線上學習—課中思考深化—課后實踐拓展—線上線下展示—多元多主體評價”的教學閉環,打造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生態;教學環境以教材和章節為綱,建設相應微視頻、在線資源庫、試題庫等,形成課程知識圖譜及線上線下支撐資源庫。學院堅持教材建設與課程建設同步,編寫出版《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通論》,建成配套數字資源,并不斷推進教材改版升級。
為了確保課程教學富有實效性,學院建強理論課程教師隊伍,組建勞模工匠導師隊伍,依托工會平臺優勢,聘請50余位各行各業的勞模工匠擔任學生導師,設立勞模和工匠講堂,邀請勞模工匠進通識講堂和專業課堂,開展專題講座與技能指導,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引航。
專業固本,勞專融合
推進勞動教育與思政一體化建設
為加強勞專融合課程建設,學校在學科專業課程中融入勞動價值觀培養的目標設計,通過學科知識發展歷程進階剖析、社會熱點及問題省思、專業勞模工匠和榜樣人物先進事跡呈現等內容與方法的植入,推進N個基于學科特色的專業勞育及勞動教育與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學校加強體驗式、沉浸式、項目式實踐教學,引導各專業與專精特新、行業龍頭企業等先進企業開展合作,搭建“校—社—企—會”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建立百余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將勞動教育思想及元素有機滲透到認知實習、實驗教學、專業服務、畢業實習、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等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擇機開展專業勞動責任意識啟迪、勞動精神養成、勞動品質塑造,建成一批勞育示范課程、典型教學案例和專業實踐項目。在“1+N+1”勞動教育體系的總體引領下,學校形成了基于學科特征的“一院一品”專業勞動教育特色。
學以致用,文化浸潤
營造以勞育人的良好校園氛圍
在完善“1+N+1”勞動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學校充分釋放第二課堂勞動實踐“針對性強、參與度高、吸引力大”的優勢,制定年度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方案,以勞動教育月為契機,推進勞動教育的持續階梯性開展,努力打造1個第二課堂勞動教育實踐項目庫。學校面向全校征集義務勞動崗,利用校內文化景觀和實踐場地,開發校園綠化美化系列勞動實踐項目,利用公共服務資源建立志愿者勞動與服務基地,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深化寒暑假養成教育“‘五育’達人”勞動教育項目。同時,學校還發揮區位優勢,建立校外勞動教育基地,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組織學生開展農業勞動實踐,支持結合學科專業開展“興農、助農、愛農”勞動實踐,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職業角色與勞動體驗。
為營造以勞育人的校園氛圍,學校結合黨史、校史,建成集虛擬現實工匠博物館、工會與勞動特色展館、校史館、匠心苑、初心苑和紅色書屋于一體的“三館兩苑一書屋”,為勞動教育現場教學、教學案例和實踐項目開發提供了載體。學校還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勞模工匠評選等重要節點,組織勞模工匠專題報告會、座談會、誦讀會、觀摩會等,開展校園沉浸式勞動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培養勞動習慣、涵養勞動情懷。
未來,山東管理學院將繼續完善“1+N+1”勞動教育體系和全方位實踐育人新格局,依托校內外優質資源,創新探索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有效拓展勞動教育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全方位地感知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提升勞動教育的親和力和吸引力,增強勞動育人實效。
(本文系山東省2022年度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重大專項“山東省高校勞動教育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D2022005]階段性成果)
(韓作生 肖俊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