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4-28 09:33:04
原標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發展路徑探析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發展路徑探析
來源:中國文化報
張 興
縣級及縣級以下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在當下面臨著數字化升級的時代課題。特別是在推動優質資源直達基層的背景下,基層文化陣地的服務離開數字技術加持,不僅無法實現大批量資源分發,而且會制約既有服務的效能提升。近年來,各地著眼于滿足群眾的多樣化文化需求,探索實踐“藝術普及+數字化”“全民閱讀+數字化”“非遺傳承+數字化”等路徑,取得一定成效。同時,部分地區存在的重視形式忽略內容、對于數字化概念理解不清、信息技術迭代升級較慢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數字化是提升服務效能的必然要求
具體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主要帶來兩個方面的發展機遇:一是服務內容的無限拓展,二是服務傳播方式的加速。
比如在全民閱讀領域,之前,為拉近民眾與閱讀的距離,各地在鄉村建設書屋或者圖書館分館,輔以流動圖書車,通過實體圖書的分發配送,讓民眾在家門口即可實現“通借通還”。但隨著數字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多的地方建設數字圖書館或者接入社會平臺端口,讀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海量閱讀資源。
數字閱讀帶來的便利性只是數字化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一個縮影。在更廣泛的層面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鄉村文化建設的不斷加速,縣級、鎮級、村級的公共文化服務普遍面臨效能升級的問題。
從內容和渠道來看,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更多民眾能夠通過手機“一網連接世界”。民眾每天接觸到海量的信息資源,大家從網上閱讀、看新聞、瀏覽短視頻,視野不斷拓寬,對于優質文化資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傳統公共文化陣地提供的服務內容,比如百姓大舞臺的下鄉演出、文化大院的圖書借閱等,雖然仍有部分受眾,但是覆蓋面已經遠遠談不上“均等化”。特別是對于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少年而言,基層公共文化陣地的服務需要與他們的審美結合起來,通過數字化引入優質內容,才能發揮文化陣地“舉旗幟”“聚民心”的導向作用。
先進經驗證明“數字+”潛力無限
近年來,各地已經充分意識到數字化對于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重要性。在堅持以人民需求為導向的基礎之上,部分地區先行先試,用成功的經驗證明“數字+”能夠賦能基層文化建設。
在山東省濟南市,為提高數字資源利用率、增強基層文化陣地的吸引力,當地利用全市已經建成的數十家泉城書房,普遍配置了數字閱讀分發設備。走進泉城書房的社區鄉村居民,既能享受實體圖書的“通借通還”,還可以通過泉城書房的端口實現上萬冊免費圖書的下載、在線閱讀。
在山東全省文化館系統,公共文化云的建設已經讓不少基層地區獲益。作為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的重要陣地,以前基層文化館能夠為當地群眾提供的培訓項目十分有限,有的地方一支舞蹈甚至會連續教3年或者5年。
山東省文化館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支持下,主導建設了山東公共文化云。云平臺的一個重要價值是實現資源的集中采集和批量分發。比如,濟南市某個街道綜合文化站的舞蹈教學視頻上傳至云平臺,相隔數百里之外的青島市某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可以免費下載,并供當地有需求的社區文藝隊伍學習。山東省文化館在省級層面建立了督促機制,為鼓勵大家上傳優質資源,上傳數量排名靠前的單位會獲得表彰獎勵。
“數字+”在基層文化陣地發揮的作用遠不止于藝術普及和閱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方面,“數字+”也顯示出獨特優勢。
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地方的非遺資源主要集聚在鎮上、鄉村里。這些年,部分地區探索建設村史館或者民俗館,集中展示本地文化生態,數字化沉浸式展示手段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山東省臨沂市、濟寧市、濰坊市等地,當地為實現非遺資源立體多維度展示的目標,利用數字技術復原先輩生活場景,輔以聲光電等手段,讓本地民眾和外地游客走進展館仿佛“穿越至古代”。聽到的、看到的、觸摸到的,都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印記,對于了解地方歷史、加深旅游印象具有積極意義。
基層群眾多樣需求帶來新的挑戰
盡管“數字+”極大豐富了基層文化陣地的內容與傳播手段,但在時代快速發展的當下,民眾精神文化需求愈發多元,以往“一場戲打遍天下”的基層惠民模式如今已經行不通。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迫切需要在數字化時代不斷與時俱進,主要應當在質量提升上做文章。
有些地方在探索數字化助力效能提升的過程中,曾經走入誤區。比如片面看重技術的重要性,忽略了對原創內容的關注。有的地方在縣圖書館或者文化館建立數字體驗區,但是民眾體驗的內容并不具備地域特色,多是對上級資源的照搬照抄。有的數字體驗區建設階段花費不菲,但是經常面臨“建成即落伍”的情況,還沒怎么使用就被淘汰。還有的地方建設的數字平臺過于龐雜,打著“文化平臺”的旗號建設,但是后期植入太多不相干的內容,導致文化板塊被擠壓到邊緣位置,失去了原有價值。
凡此種種,都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在數字化時代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想得到科學合理的答案,需要進一步深入基層調研,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一方面要精準掌握本地民眾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量力而行,選擇合適的數字化媒介,推動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總之,“數字+”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是未來基層文化建設的大趨勢,也是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繞不開的話題。各地在建設過程中,應當注重汲取先進經驗,深刻洞察“數字+”的本質其實是理念和手段的迭代升級。要注重用數字的手段提供高質量的內容,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基于本地民眾的實際需求,避免出現“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的情況。
(作者單位:中共濟南市長清區委黨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