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5-22 06:18:05
洞庭湖區灰鶴展翅。 (資料圖片,省林業局提供)
胡長清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環境形成的復雜的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是永續發展的重要保障。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
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林業部門充分履行生物多樣性保護職責,有力保障了食物的健康、物種的健康和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
湖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生物物種種類豐富多樣。目前,湖南共建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502個,這些自然保護地較好地保存了全省主要的生態系統、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野生植物,就地保護了9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植物物種。同時,還建立了植物園、野生動物園和野生動物救護繁殖中心等機構12個,遷地保育了大量野生植物、珍稀動物。截至2018年底,全省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787種,約占全國種類數量的25%,其中包括云豹、林麝、麋鹿等17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維管束植物6137種,約占全國種類數量的20%,其中包括南方紅豆杉、珙桐、絨毛皂莢等1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法規制度體系逐步健全。目前,湖南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已達15部,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的有《湖南省濕地保護條例》等,保護物種多樣性的有《湖南省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條例》等,保護遺傳多樣性的有《湖南省植物園條例》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生態保護工程實施有效。通過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珍稀瀕危物種保護行動,劃定并保護候鳥通道,建立黃腹角雉、大鯢等物種的人工種群繁育基地并開展野外放歸,促進了物種多樣性的保護。通過實施長(珠)江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裸露山地綠化等生態工程項目,促進了生態系統多樣性的保護。
行政執法打擊有力。近年來,全省林業系統依托森林公安和林業行政綜合執法隊伍,相繼開展了“綠劍”“颶風”“雷霆”等專項打擊行動,重點打擊亂批亂占林地、亂砍濫伐林木、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十二五”期間,全省累計破獲林業刑事案件1.2萬起,查處林業行政案件9.72萬起,有力打擊了破壞生態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湖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諸多新威脅
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導致生態系統破碎化。隨著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對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大,導致生態系統破碎化、孤島化程度越來越高,自然保護地之間空缺加大,生境質量下降,生物多樣性水平降低。
對生物物種的不合理利用導致其瀕危程度加劇。食用、藥用、工業原料直接利用野生動物和植物資源程度不斷加大,導致湖南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省內一些野生動植物的野外種群已低于穩定存活界限,隨時面臨滅絕危險。
氣候變化加劇導致生物多樣性受損。2008年低溫雨雪冰凍、2017年強降雨等極端天氣,都給湖南的野生動物和植物資源造成了嚴重破壞。
各類環境污染導致生物多樣性退化。污染引起環境改變,使一些生物喪失了生存的基礎。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富集,使食物鏈后端的生物難以存活,從而導致生物多樣性功能退化。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導致生物多樣性功能降低。據調查,目前湖南共有農林外來有害生物233種,這些外來物種對我省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威脅本土物種資源繁育。
努力開創湖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新局面
完善法規體系。要借鑒云南等省做法,出臺《湖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專項法規,以明確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相關部門的職責和義務。同時,針對《森林法》《草原法》等,修訂或出臺具體的實施辦法,依法穩步推進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
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建設。狠抓自然保護地違法違規采礦、采砂、開發小水電及網箱養魚等整治,確保保護面積不減少、保護強度不降低、保護性質不改變。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實現一塊保護地、一塊牌子、一個機構,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成效。
深入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通過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等措施,打破生態系統之間行政區域界線、地理空間阻隔,提升全省生態系統整體性、穩定性。嚴格執行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鞏固“四水”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成果。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試點工程。全面禁獵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相關水域實行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讓廣大群眾關心和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社會氛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