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7-01 06:25:07
把“小微權力”裝進“透明籠子”
————看漣源市如何有效防控村級“微權力”風險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熊小平 見習記者 馬翔
6月17日,在漣源市白馬鎮洪泉村的便民服務中心,村民們里三層外三層圍著一臺自助終端機,正查詢村級項目驗收報告。
“過去一本‘糊涂賬’,一大袋收據白條無從查起。現在賬單明明白白,想查就查,有疑問還可一鍵投訴。”村民劉小桃邊說邊向記者演示。
“以前經常有村干部被處分。幾年前,龍塘鎮有5個村的村干部被一鍋端。”漣源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孫緯輝對此惋惜不已。
兩年前,該市通過建立一套規范化的村級權力運行和風險防控體系,把“小微權力”裝進了“透明籠子”。“小微權力”現在運轉正常嗎?干部群眾評價如何?6月中旬,記者蹲點漣源市,實地感受改革帶來的變化。
告別“糊涂賬”——106萬余條村務信息曬在陽光下
6月17日下午,白馬鎮洪泉村村部,村民梁林清在大屏上輸入身份證號碼,卻屢試不成。村黨支部書記劉立貞拿過她的身份證往屏幕下方一放:“這樣可以自動讀取呢。”劉立貞一邊笑呵呵地跟村民交談,一邊指導村民查賬。而在以前,村干部特別忌諱查賬。
18日上午,相似的場景出現在斗笠山鎮石壩村,村民劉國和看著大屏上“精準識貧”條目下的名字說:“劉倉海,我知道這人,夫妻都得了尿毒癥,很貧困;邵保賢,我也曉得,要拄拐杖,真的需要幫扶……”而在以前,低保補助可是個“秘密”。
“村民需要透明。”斗笠山鎮黨委書記肖志葵帶領5個部門一邊驗收金鈴村村部新房,一邊跟記者聊天,“村民有句話送我們:‘不怕筷子叉死人,就怕筷子叉不勻。’”
“智慧漣源”指揮中心對全市村務監督也很透明。2017年11月,漣源市利用全省“互聯網+監督”平臺,增設“村級小微權力”等特色版塊,建成指揮系統。“工作時間大屏必須開機。”6月21日,工作人員通過指揮中心屏幕,正隨機抽查全市524個終端查詢機,電話提醒沒開機的村部。
截至今年5月,“智慧漣源”平臺采集發布數據106萬余條,基本實現對基層群眾重點關注事項的全公開。
畫好“高清圖”——上訪專業戶變身息訪勸導員
18日下午,白馬鎮三團村村民劉長根質疑鐵頂組公路硬化項目有貓膩,村黨支部書記肖俊賢不慌不忙拿出一本小冊子,對照權力清單流程圖一一解釋,劉長根心服口服。肖俊賢接著對現場其他村民說:“上季度的財務表已上傳,大伙來看看。”
“我們都早就看過了,沒出入。”62歲的梁四清率先接過話頭。
“有辦事流程清單,村干部也卡不到村民了!”大嗓門的劉樹林說。
“村里的項目、資金、貧困戶都公示了,村干部沒有機會腐敗,我們不用去上訪了。”73歲的肖益德打趣道,“我還勸侄兒肖厚初不要上訪,他想吃低保沒評上,到處鬧。我一戶戶跟他對照分析,他沒話說了。”
發言的3個老伙計,曾是“上訪專業戶”,“訪齡”長的有10多年,上訪最遠的到了北京。
記者看到梁四清手指上戴著碩大的金戒指,問他:“老梁這么有錢啊,怎么會上訪呢?”梁四清自豪地說:“我有個廠,每年繳稅就有20多萬元。上訪不是為自己哦。”
其他人搶著說:“我是為白馬水庫移民補助的事。”“我是為村里財務10年沒公開的問題。”……據介紹,2016年,漣源市農村涉紀信訪1248件,舉報對象中,村干部占95%以上。
2017年6月,漣源市整理出27個項目的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發放到戶,干部照單操作,村民看圖監督,網上定期發布。小微權力籠子越來越“透明”,上訪量下降了:今年1至5月,漣源市涉農信訪量215件,同比下降65%。
披上“保護衣”——5.1億元資金用完干部片葉不沾
村級小微權力看似小,若不規范,“蠅貪蟻腐”滋生。2017年到2018年,漣源市鄉鎮基本都有村干部落馬。
紀委干部顏勇志介紹,27項“微權力”中,需要召開村“兩委”會議、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決議的有10項,需要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的有12項,《村級“微權力”風險防控責任追究辦法》為村干部履職設置了“紅線”。“我們習慣了在監督下工作。”斗笠山鎮石壩村黨支部書記趙升平說。
不久前,斗笠山鎮云盤村準備召開“五小”水利工程的招投標大會,被鎮紀委叫停:村民投訴該項目投標者中有年齡超過60歲的村民。被約談后,村里按規定重新組織了招投標。
曾經上訪戶較多的白馬鎮三團村,2017年8月至今,已實現涉紀“零上訪”;龍塘鎮的小水等5個村,兩年來共計有230多萬元的項目竣工,沒有村干部違紀。小水村全村309人脫貧,余下8人今年將全部“摘帽”,過去干部貪腐造成的遺留問題得到解決,村貌煥然一新。
漣源市紀委書記孫緯輝欣慰地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全市2528個農村項目錄入平臺,共5.1億元,全市沒有村干部因為財務問題被查處。”
漣源市委書記謝學龍感慨:“兩年來,上訪量比原來大幅減少,農民清楚了,農村清凈了,村干部清白了。黨風帶動政風,政風帶動民風,我們感受到農村清風撲面!下一步,我們還要在信息公開的時效性、扶貧項目的精準性、權力清單的外延性等方面,持續探索。”
■蹲點感言
籠子越透明 權力越規矩
熊小平 馬翔
漣源市隸屬武陵山扶貧開發片區,上級財政每年下撥的補助資金種類多、數量大。如何把這些錢花在該花的地方,防止“雁過拔毛”,是對執政者的一大考驗。漣源市在這場考驗中,表現不俗。
采訪中,記者感受到:漣源構建的村級微權力風險防控體系,其實并不復雜,關鍵就在“透明”二字。把“小微權力”裝進“透明籠子”,村民、村干部、鄉鎮干部和市領導對籠子里的權力了如指掌。透明,讓村民對村里事務清清楚楚,讓干部在履行職權的時候清清白白,讓村里的黨風政風民風清清爽爽。
當人為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受到制度的約束和監督,清風之下便難開腐敗的“惡之花”。管束權力的制度籠子越透明,籠子里的權力就越規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