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5-05-07 09:48:05
原標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 “青島路徑”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 “青島路徑”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張忠德
在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命題下,青島作為東部沿海經濟重鎮,以賽道精準布局、科技創新引領和場景生態構建為三大支點,探索出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發展路徑,為城市能級躍升提供了新動能。
賽道選擇
精準錨定產業升級突破口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呈多點爆發態勢,賽道入口“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在賽道選擇上“穩、準、狠”下好先手棋,是對城市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層考驗。
去年12月,青島市印發《關于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優先發展2個先導產業,突破發展5個新興產業,提質發展3個優勢產業,超前布局1批未來產業,加快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
每個產業下,都設定了著力突破的細分賽道。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發展車規級芯片、新型顯示技術、磁存儲芯片、先進封裝等賽道;生命健康產業重點發展合成生物、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基因和細胞診療、康復醫療器械等賽道。
這些賽道綜合考慮了技術成熟度、市場發展空間、產業成長性、發展帶動作用以及青島市基礎條件等因素而確定。結合這些因素,青島對細分賽道分為聚力突破、重點發展、積極布局3類加以推進。
青島市還統籌各經濟部門產業研究機構力量,聚焦“10+1”產業及細分賽道開展深度研究,定期形成高質量產業研究成果,研究重點產業、細分賽道突破發展路徑,編制分產業和重點細分賽道行動方案和產業圖譜,合理規劃各產業細分賽道的重點承接區(市)布局。
科創驅動
構建產學研融合生態圈
青島市在科技創新上具有先發優勢。據青島市科技局統計,在基礎研究領域,青島市共有全國重點實驗室16家、省重點實驗室85家。在技術創新領域,青島市有省級技術創新中心34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1156家。
在青島理工大學,山東省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重點實驗室致力于航天測控可視化等方向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細數一下,近幾年載人航天工程“神舟”“天舟”系列飛船、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探測任務、深空探測工程“天問一號”等50余次航天任務中,都有該實驗室提供的技術護航。
科技創新要想催生新質生產力,還須邁過成果轉化的門檻。海洋一類創新藥BG136當前正處于臨床二期階段,它的誕生就是青島“藍藥”成果轉化新范式的產物。BG136項目總負責人、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教授、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于廣利說:“2018年,青島國信制藥有限公司與研究院簽下5.35億元的轉讓協議,先期投入數千萬元,定下‘娃娃親’,聯合開展中試研發,為BG136進入臨床研究打下了基礎。”
2024年,青島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700億元;面向52家重點高校院所機構和128家重點企業征集成果和需求4100余項,促成“校企牽手”合作775項。
場景賦能
打造技術應用試驗場
青島市高度重視場景創新工作,出臺相關行動方案,開展場景清單遴選發布,并在全省率先啟動場景應用實驗室建設。截至目前,已累計認定場景應用實驗室5批次110家,遴選發布了兩批次135項場景清單,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場景動能”。
4月16日,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舉辦2025年第一批青島市場景清單發布推介會,清單遴選發布優質場景62項。
北辰先進循環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是青島本土誕生的優秀場景清單企業之一。2020年8月,該公司在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孵化成立,現已發展為一家針對新興產業廢棄物提供綠色低碳循環利用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科技型創新企業,入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建成青島首個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示范工廠。
青島市的實踐表明,新質生產力培育需要政策牽引(通過產業規劃明確發展優先級)——生態賦能(構建“基礎研究—中試孵化—產業落地”全鏈條)——場景催化(以真實應用反哺技術創新)的完整閉環,這種“戰略定位—創新突破—市場驗證”的協同模式,或可為同類城市提供可借鑒的發展范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