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2-08-12 09:35:08
原標題:以鹽適種 生態優先 用養結合 提質增效
來源:人民政協報
本報記者 張文敬 雷蕾
“黃三角鹽堿地開發,東營是主陣地、主戰場之一。應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推進科、企、政聯動融合創新,探索鹽堿地高效利用新模式……”
近日,山東省政協圍繞“黃河三角洲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開展協商議政,東營市政協副主席韓利學在分會場隔“屏”連線,提出建議。
會上,部分省市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民主黨派和基層群眾代表發言,分別從做好頂層設計規劃、提高科技創新力、挖掘糧食增產潛力、促進高效生態利用等方面提出建議。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負責同志現場回應了大家關切。
數據顯示,山東省現有鹽堿地889萬畝。其中,黃河三角洲地區有鹽堿地698.56萬畝,主要分布在東營、濱州兩市,占全省鹽堿地總面積的78.58%。
為籌備好本次協商會,山東省政協自3月8日全面啟動調研,組織農業農村委委員、有關專家,聯合農工黨省委會和東營、濱州6市政協,進行了為期4個多月的調研,做足了“功課”。據統計,130余名委員、專家參與調研,收到意見建議700余條、典型案例32個。
“黃河三角洲鹽堿地發育在一個巨大的鹽基底盤上,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規模和利用難度最大的三角洲型鹽堿地之一。要用‘生態保護’的底線思維去謀劃,確保黃三角生態安全;要用‘多策并舉’的創新思維去謀劃,努力破解用水瓶頸;要用‘大食物觀’的系統思維去謀劃,多維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山東省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副主任張兆明提出,強化“三個思維”以推進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的頂層設計。
“專家提的思路建議,針對性、指導性、創新性都很強,我們將結合實際研究落實。”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張妍華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強化要素支撐保障,創新綜合利用模式,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山東模式”。
農業要升級,離不開平臺賦能。山東省黃三角農高區是2015年10月國務院批復成立的第二個國家級農高區。作為黃三角農高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工作專班副組長,東營市政協委員劉志鑫帶領他的團隊總結出了一套“以鹽適種、生態優先、用養結合、提質增效”的可復制可推廣的鹽堿地綜合利用模式,促進了“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的綜合配套支持。
“我省鹽堿地綜合利用工作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但能否持續走在前,關鍵看我們的創新能力水平。”劉志鑫建議加快部署建設重大科研平臺,盡快出臺非主要農作物認定辦法,以地塊和區域為單元整合各路項目資金,創新農業領域重大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模式。
(下轉3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