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3-05-16 10:13:05
原標題:人口高質量發展:性別視角的理解與推動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人口高質量發展:性別視角的理解與推動
來源:中國婦女報
近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集中研究了我國人口發展問題,強調要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本文作者從社會性別角度揭示了我國人口發展趨勢性特征和新常態中存在的性別差異甚至性別不平等,隨后運用女性學的理論和方法,進一步研究這些差異形成和繼續存在的決定因素、影響機制和人口學后果,并通過女性人口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建共享人口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對策。
■ 葉文振 王慧
近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集中研究了我國人口發展問題,強調要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如何聚焦我國人口的性別結構,從社會性別視角分析我國人口性別差異的時期變化及其成因,對明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突出女性發展對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性別貢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國人口的性別結構特征
七普人口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占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占48.76%,總人口性別比為(以女性為100)105.1,落在合理區間。但從2015年分胎次出生人口性別比來看,都明顯超過總人口的性別比。
從老齡人口性別結構來看,60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和80歲及以上的高齡人口的性別比分別為93.2和74.3,在絕對規模上女性老齡人口分別多出925.6萬人和528.7萬人,在老年系數和高齡老人占比上,女性人口分別高出2.19和5.21個百分點。顯然,女性人口面臨更高程度的老齡化。
造成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人口流動也越發凸顯女性的性別特征。2021年我國流動人口為3846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27.23%,與2010年相比增長69.73%,另據“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數據,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251萬人,約占流動人口的76%,其中女性農民工占35.9%,比上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不論是未婚的女性農民工的個人流動,還是已婚女性出于家庭團聚意愿帶著未成年孩子的隨遷,都對人口城鎮化和人口區域重新分布形成更加突出的性別作用。
在人口素質上,性別差異現狀和女性提升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中國人口整體素質的水平和走向。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女性在各級教育層次上都實現了和男性一樣的協調發展,甚至在高等教育中占比超過了男性。但是女性良好的教育素質還不能轉化為較為穩定和有質量的就業。
在健康方面,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結果顯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獲得較高的健康水平;《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的一項源自第一期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最新研究也發現,中國男性健康優于女性。
以上描述分析表明,關注和把握我國人口性別結構的現狀和態勢,特別有利于深入了解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出來的少子化、老齡化和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和正確“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并且還有利于把社會性別視角和男女平等理論引入人口高質量發展戰略布局中,助力測量指標體系的科學建構和政策設計的精準對標。
人口性別差異的女學分析
當我們從性別結構角度揭示了我國人口發展趨勢性特征和新常態中存在的性別差異甚至性別不平等時,很有必要運用女性學的理論和方法,進一步研究這些差異形成和繼續存在的決定因素、影響機制和人口學后果。
不少研究證實,婚姻生活和生育過程的性別平等不能落實。進入婚姻后源于共建共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能得到保障,生育過程的夫妻合作機制不能真正建立起來,生育成本在個人、家庭和社會之間不能共擔,特別是生育的女性職業發展機會成本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女性的結婚和生育意愿就很難得到激活和推高,所以少子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男女平等是否能夠在社會層面和家庭領域同時落到實處,真正成為全社會和婚姻家庭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價值標準,以激發和保護女性結婚和生育的熱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孩子的生育養育教育所產生的責任、付出和個人職業發展的機會成本如何在年輕父母之間進行均衡的性別分擔和在社會層面進行有效的公共化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析視角。
從女性學理論視角來看,我國女性老齡人口和高齡人口占比高的背后有著非常深刻的性別內涵和政策啟示。一方面,相當一部分老齡女性人口是家庭婦女或者是低層次、低收入就業的勞動者,對子女的養老經濟依賴性比較大;另外,由于長期的家庭和職業的雙重壓力和忙碌,她們中的大多數身體過度透支,不僅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而且還產生大量的健康醫療和生活扶助需求。所以,如何把生命周期理論與社會性別視角結合起來,對人口老齡化的性別差異進行生命全過程的審視,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對人口發展性別結構的女性學分析顯示,女性不平等的性別遭遇會在生命進程中累積和放大負面影響。男女平等既要在社會橫斷面的各個部分落到實處,又要對不同女性群體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進行介入,把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實施的時期成效與女性一生的生命進程改善緊密地結合起來。顯然,突破傳統人口學通用的學科模式,改用非人口學關鍵變量,如性別文化與制度等動力要素,來分析和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不可忽視和低估的。
關于和男性基本等同的女性教育素質卻在職業素質形成和發展中轉化不力,女性學的分析不僅揭示出深藏其背后的傳統性別意識和制度安排的障礙,而且還更全面地發現和評估了這種現實給人口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首先,轉化不力的女性教育素質造成人口教育素質存量的閑置,削弱了人口高質量發展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支撐能力;另外,女性教育素質的閑置間接地通過不同素質之間和代際之間的關聯影響人口高質量發展;更值得關注的是,女性教育素質的市場和社會轉化受阻還會挫傷家庭對女孩教育投入的積極性,降低女性終身學習、多專業修讀和技能培訓的熱情,拉大教育素質之間的性別差異,還阻礙在職業發展中形成更加良性的性別互動和合作,更談不上走在時代前列的女性可能給男性帶來的性別拉動作用。鑒于女性人口素質的不斷改善和有效轉化在人口整體素質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應該成為人口高質量發展政策設計和實踐推動中的重中之重。
共建共享人口高質量發展
為了更好地動員廣大婦女群眾和家庭,在關注和消除人口發展性別差異的過程中,通過女性人口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人口高質量發展,需要從以下方面著力。
首先,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婦女兒童和家庭以及婦聯工作的重要論述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口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學習。從社會性別視角深入理解當前我國人口發展趨勢性特征和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既要通過各種相關的人口統計數據全面揭示當前我國人口發展中存在的性別差異,又要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的指導下,結合社會性別分析方法,從歷史動態和多學科角度觀察這些人口發展性別差異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哪些因素導致的,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性別差異是怎么發展變化的,又給人口高質量發展帶來什么樣性質和程度的影響等,進而加深對女性人口高質量發展與我國人口高質量發展之間重要關系的理論和實踐認識,更加自覺地以消除人口發展性別差異、推進女性人口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著力點,投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我國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部署當中。
其次,進一步提升女性人口統計意識,建立和完善人口發展性別統計制度。建議要對現存的人口統計制度進行梳理,對缺乏性別意識、沒能呈現性別結構特征的全國性人口數據收集和發布工作進行改進,對用國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人口研究項目的數據收集也提出明確的性別統計要求,盡快為我國人口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完備和詳盡的人口性別統計數據支持。同時還要把性別數據化的人口高質量發展部署融入婦女權益保護與家庭發展的法治建設中,融入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兒童發展綱要,以及“十四五”時期婦聯事業發展規劃中,在推動我國人口高質量發展當中發揮婦聯組織和婦女群眾的作用。
最后,要組織學術力量對女性人口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項研究。深入理解和科學把握女性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概念及其維度、統計測量體系,以及與女性發展、家庭建設之間的關系性質和意義,緊緊抓住最核心領域和解決重大問題,在女性人口高質量發展和女性發展、家庭建設與婦聯工作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工作融合和互動機制,提高共建共享的性別價值和人口效應。
(葉文振為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山東女子學院特聘教授;王慧為山東女子學院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