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25-05-09 09:29:05
原標題:“楊家山里”新天地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楊家山里”新天地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楊家山里”新天地
( 2025-05-09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走筆
在當地人的記憶里,三山環抱、素來貧瘠的“楊家山里”,從未像現在這樣游人如織,車來車往。
位于青島西南一隅的“楊家山里”,是一條清亮河流串起的8個自然村的集合,如今成為小紅書上的“出片”寶地。
驅車進山,宛若進入花海:一叢一叢的白色櫻桃花,深紅淺粉的嬌美桃花,亮黃色的連翹,還有數不清的海棠、丁香、杜鵑、杏花……
行至上溝村,一棵400多年的老槐樹旁,藏著一家名為“老石頭”的小酒館。爬滿藤蘿的圍墻由山里石頭堆砌而成,沿著石階進入小院,別有一番天地——
屋內,時髦的白領們點上一杯飄著鹽漬花瓣的“夏日櫻花”特調雞尾酒,再配上手作的無花果糖;院中,百年杏樹發新芽,空氣中,紅茶香夾雜烘烤的花生、紅薯、板栗的香氣,原來是一家人在“圍爐煮茶”。
離開小酒館,進入山腹,不多時便來到“楊家山里”最熱鬧的地方——黃泥巷村。
漫步在百年石橋上,只見白墻紅瓦,花木夾道,水車轉動。
露天集市布置起來了。鋪著臺布的桌子旁,村里的大娘們穿著統一的紅馬甲,售賣山里企業生產的特色商品——有“‘莓’你不行”“拒絕Emo”“永遠的神”等會“玩梗”的精釀果啤,用山里“餑餑蒿”炒制的茶,還有自制櫻桃、杏子果醬……
除了“正規軍”,路邊聚滿了兜售自家山貨的村民。“剛下的鵝蛋”“早上摘的山菜、薺菜”“自家曬的紅薯干”……叫賣聲不絕于耳。
“生意中不中?”
“游客多,一上午就全賣完了!”
臨近中午,黃泥巷的幾家農家宴門口都大排長隊。柴火灶燒的走地雞、紅燒水庫魚、榆錢窩頭、板栗包、蒸山菜……等了40分鐘后,在一家名為“老區農家”的飯店,我們終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莊戶飯”。
詢問服務員才知,大廚正是老板娘王黎沙,今年36歲。她曾是一名箱包廠的打工妹,后來嫁到黃泥巷村。幾年前看見同村的人開農家宴掙了錢,她借了1萬元,開始創業。鉆研菜品、精進廚藝、開拓市場……在一家人的努力下,農家宴由一層平房變成了二層小樓,地方還是不夠,又在河對岸租下院子,用來接待更多顧客。
“太忙了!一天要接待40桌,光服務員就雇了9個。”炒完了中午最后一撥菜,王黎沙從廚房出來,眉眼含笑。“2018年,街道整修了河岸,擴大了停車場,我們的生意明顯好了起來。以前山里窮,不少人家連媳婦都說不上,現在我在外邊說自己是‘楊家山里’的媳婦,大家都高看一眼哩!”
好吃的很多,好玩的也不少。在游樂園里盡情撒歡,在田園會客廳學做豆腐、植物拓染,在花園里露營賞花,在“萌寵樂園”和小香豬、羊駝等小動物親密互動……從小在農村生活的父母也感慨:山里游竟這樣有意思!
曾經的“楊家山里”,有美景無人賞,櫻桃、板栗等山貨熟了卻運不出去變不成錢。近年來,當地政府在這里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各路創業者帶著創意和資金涌入,山里不僅通了馬路,開起了花園、茶園、果啤廠、食品加工廠,還有了山居民宿、滑雪場、影視基地。
村民們紛紛端起“文旅飯”,有的開店,有的搞旅拍,有的客串群演,有的當園藝師……營生多了,腰包更鼓了!
種了一輩子櫻桃的陳萍萍大嬸當上了“院子旅居”的民宿管家,不僅能疊出小兔子、天鵝等10多種造型的毛巾,還是個插花達人。在家帶孩子的楊美娟大姐如今能熟練地沖出一杯杯香醇的拿鐵,還會烘烤美味的紙杯蛋糕。
“我們開展了‘時髦村民培訓計劃’,幫助村民學習新手藝。可別小看山里人,他們手巧,學東西也快!”在“楊家山里”發展農文旅產業的“85后”老板宋苗苗說。
對散落的8個村進行一體化規劃和運營,開發櫻桃包等文創產品,推出農副產品禮盒……去年,古樸又時尚的“楊家山里”旅游收入超1億元。
“楊家山里”火了,宋苗苗也有了新煩惱:山里的櫻桃就要熟了,旅游的人更多了,到時車位不夠,農家宴等位時間過長怎么辦?“我們還得想更多辦法!” (任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