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5-04-19 14:46:04
原標題:全球首場“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你更看好誰?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全球首場“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你更看好誰?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4月19日7點30分,20支人形機器人賽隊與人類跑者共同站在北京亦莊全程21.0975公里的賽道上。隨著一聲槍響,全球首場“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賽事正式開跑,讓全世界為之矚目和驚嘆。
這場賽事邀請了全球機器人企業、科研院所、機器人俱樂部、高校等創新主體的人形機器人參賽,不僅為馬拉松賽事注入了新活力,也開啟了人機協同競技的新篇章。
賽道人機共跑,打造最美馬拉松路線
據介紹,本次比賽采用人機共跑賽道的模式,人類選手賽道與機器人賽道共用,但分屬不同賽區,這種模式對機器人而言,在環境適應、地面應對以及通信等方面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在全球范圍內也是首次。
賽場上,人類跑者與“鋼鐵跑者”們從南海子公園一期南門出發,途經泡桐大道、文博大橋、通明湖公園等網紅打卡地,最終到達通明湖信息城。
長距離耐力測試,“鋼鐵跑者”們各顯“神通”
據介紹,這是人形機器人首次在開放環境下的長距離耐力測試。每個參賽機器人須具備人形外觀,實現雙足行走或奔跑,禁止輪式結構;控制方式可選手動遙控(含半自主)或完全自主。參賽團隊需確保機器人安全合規,嚴格遵守比賽線路與規則。
為確保更多機器人能夠順利完賽,參賽團隊在比賽過程中可以更換電池,也可通過更換機器人以接力形式參加全程比賽。賽道沿線還設置了多個補給站,提供電池更換、機器人維護及數智醫療等后勤保障服務。
賽事除設置冠亞季軍之外,還設置完賽獎、最優耐力獎等系列獎項,并準備科技創新研發獎勵,激勵機器人研發團隊的創新突破。
據介紹,賽事通過動態路況與復雜環境,能夠全方位檢驗機器人在運動控制、環境感知和能源管理等核心技術能力,對其性能提出多維度挑戰:既要應對長距離續航,也要在坡道、轉向等復雜路況下實現靈活運動。這也是眾多機器人企業、科研院所等機構報名參賽的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適應長距離奔跑,有的參賽機器人會采用特殊設計。在更換電池環節,部分機器人具備不關機就能更換電池的特殊功能,以此提高續航能力。在材料選用上,為實現更輕量化且更耐用的目標,賽隊也會進行獨特設計。有些機器人還會采用穿鞋的設計,而有些則會在腳底安裝耐磨設備,目的都是為了適應特殊地面狀況。
參賽隊之一的“天工隊” 發言人魏嘉星介紹,主力機型 “天工 Ultra” 經輕量化設計與算法優化,搭載自主研發的慧思開物智能平臺,通過大量室內外測試,力求實現擬人化穩定奔跑。“行者二號隊” 總負責人李清都坦言,他們參賽目標不僅是獲獎,更希望展示仿生驅動優勢,推動人形機器人高效、自然發展。
人機交互共融合作,未來產業發展新起點
去年,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賽賽場上,人形機器人“天工”在起點為選手“加油打氣”,還與參賽選手一同沖過終點,成為賽事的一大亮點。今年,人形機器人賽隊們“齊頭并進、一馬當先”的盛況,更加大放異彩。
人形機器人踏上賽道奔跑,看似一小步,實則是科技和產業發展的一大步。據介紹,人類挑戰馬拉松是挑戰身體極限,而機器人跑馬拉松則是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新起點。這次比賽致力于打造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