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5-04-19 15:04:04
原標題:50封家書回望英雄的家國人生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50封家書回望英雄的家國人生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陳姝
海天之上,總有一種信念跨越時空,歷久彌堅。
“81192收到,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24年前,海軍飛行員王偉的絕響穿透云層。他為守護祖國領空英勇獻身的壯舉,至今被人們銘記、傳頌。
24年后,春風再次掠過南海的浪尖,王偉的妻子阮國琴的新書《呼叫81192——“海空衛士”王偉的飛行夢和家國情》問世,回顧了英雄王偉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飛行夢:用生命丈量海天
翻閱書頁,泛黃的信箋、老照片上的笑容在時光里舒展,群眾來信的字跡熱烈滾燙……《呼叫81192——“海空衛士”王偉的飛行夢和家國情》一書用50封家書、若干珍貴照片、15封民眾來信,還原了一個立體鮮活的英雄形象:他是翱翔藍天的戰士,也是牽掛家人的丈夫;他的理想,始終與家國緊緊相連。
時隔多年,為何要將丈夫的家書整理出版?阮國琴的答案堅定有力——這些家書里藏著飛行員對藍天的熱望、丈夫對家人的牽掛。盡管每次重讀這些書信都伴隨著錐心之痛,但她一定要完成使命,繼承王偉的遺志,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更多人心中扎根生長。
王偉在浙江省湖州市機床廠一個工人家庭長大,自幼聽家人講述紅色故事,從軍報國的夢想早已在心中扎根。1986年,當空軍招飛的消息傳來,18歲的他瞞著父母報考,憑借優異的文化成績和強健的身體素質考上了空軍飛行學院。
從一封封飽蘸濃情的家書里可以了解在航校的五年里,王偉全力以赴投入飛行科目訓練的那些經歷。
為了將飛行訓練技巧練得更好,王偉把所有的課余時間都花在訓練上。在給女友阮國琴的信中,他寫道:“每次駕機穿過云層,就像觸摸到了星辰。”“今天單飛時遇到積雨云,陽光突然從云隙里漏下來,像你織的毛線圍巾一樣暖。”這種融進骨子里對飛行的熱愛,讓他成為同期首個完成單飛的學員,更在后來成為能駕馭三種機型的“全能飛行員”。
1998年,當部隊迎來新型戰機改裝任務,面對“從零開始”的挑戰,王偉只說了一句:“祖國的海空更需要強大的雄鷹。”沒有人知道,看似簡單的話語背后,是無數次在電腦上模擬空中演練、編程三維作戰動漫的日日夜夜,更是一名軍人堅決踐行使命的挺膺擔當。
王偉常在家書一角畫下戰機的簡筆畫,銀翼之下是他熾熱的夢想,是用生命丈量海天的赤子之心。
阮國琴是堅強的,更是勇敢的。重讀這些書信,她思緒萬千,想起丈夫矢志不渝的追求、滿腔的報國之志,以及對黨的忠誠和勇于犧牲的精神深深震撼著她,讓她產生了強烈的愿望,要為丈夫寫一本書,是為了紀念,也是為了更好地遠行。
家國情:信箋里的海天守望
在王偉的家書中,“國”與“家”從來不是割裂的存在,它們不僅是私人的情感獨白,更是家國情懷的具象化表達。他將戰機比作“銀色的鳥”,1999年南海巡航時,又在信末畫下翻涌的浪花:“這里的每滴海水都浸著誓言,咸澀里藏著對你們的思念。”
當他寫下“家事再大,大不過海天”,字里行間都是軍人的使命擔當;當他說“戰機載著我守護你和孩子的未來”,背后是守護千萬個家庭幸福的莊嚴承諾。
“家國情懷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像王偉這樣的軍人用每一個深夜的堅守、每一次駕機的沖鋒,把對家人的愛,化成了對國家的責任。”阮國琴說。
書中收錄的15封群眾來信,是對英雄家國情懷的動人回響。一位退休教師寄來手繪的戰機素描;一名中學生在信中說:“您的故事讓我懂得,和平不是從天而降,而是有人用生命守護。”90歲的老戰友回憶:“他總說改裝新機是軍人的本分,不是什么壯舉。” 這些跨越代際的聲音,讓英雄精神從云端落地,在無數普通人心中扎根,成為一種信仰。
作為妻子,阮國琴懂得傳承的分量。
當兒子第一次觸摸父親的飛行頭盔,阮國琴意識到:“兩代人的航跡在掌心重疊。” 如今,當年與戰機合影的懵懂孩童追隨著父親的腳步,成長為一名海軍軍官。這種代際接力,是對“家國”二字更深刻的詮釋——它是父親用生命守護的海天,是母親用愛編織的信箋,更是指引孩子勇敢向前的燈塔。
精神傳承:永不消逝的時代航跡
《呼叫81192——“海空衛士”王偉的飛行夢和家國情》一書的意義,遠不只是對英雄的緬懷,更是中國國防現代化進程的縮影。
王偉犧牲時,我國第三代戰機尚未列裝。24年后,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犁開碧波,殲-20、殲-35A的轟鳴掠過云端——當年信中那句“祖國需要更鋒利的劍”,終于在國防現代化的征途上有了回響。
而書中那幅王偉繪制的油畫《夙愿》——飛行員從國產航母甲板上起飛的情景,如今已從畫紙上的期盼變成現實。
英雄從未遠去。
“王偉的戰斗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需要一代代人繼承,我要講好英雄的故事,傳承好英雄精神。”阮國琴說。
這些年,阮國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續寫丈夫的夢想,不僅在海南陵水設立“海空衛士王偉”獎學金,還作為紅色宣講者奔赴全國各地講述英雄故事……
每年清明節,王偉的墓前總會擺滿來自全國各地的緬懷者獻上的鮮花和禮物。今年清明節,有人特意用紅星楊的樹干精心拼成“81192”的造型,每一道樹干的截面上都清晰地呈現出一枚五角星。
“人民從未忘記王偉,他們以最質樸的方式,表達著對英雄的敬意,將對英雄的追思化作了守護家國的信仰。”阮國琴動情地說。
當新一代飛行員駕機掠過當年那片空域,當“呼叫81192,請返航”的呼喚再次響起,當孩子們在作文里寫下“長大后成為王叔叔那樣的人”,這是跨越時空的精神交響。對先烈最好的紀念,從不是紙頁上的駐足,而是讓英雄精神在每一代人的心中傳承生長,在民族復興的長空中繼續翱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