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5-03-13 14:27:03
原標題:兗州積極構建文明實踐共建共享綜合體
來源:農村大眾報
近年來,濟寧市兗州區在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瞄準融合下功夫、激發活力做文章、打造品牌增亮點,推動文明實踐質的提升和效的增長,把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打造成群眾共建共享的幸福大院。
突出融合
激發文明實踐活力
“二嬸,兄弟們過年后就要上班了,您就到咱村‘幸福食堂’吃飯,在為民服務中心、文明實踐站都能找到我,有事隨時跟我聯系。”2月5日,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兗州區新兗鎮武村黨支部書記朱寧上門服務。
“我們把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與黨群服務中心、社會治理中心、人大和政協志愿服務工作室、‘兩新’組織等一體打造,豐富文明實踐內涵,群眾進一扇門,參與共享文明實踐所有事。”兗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允銳表示。
為融合各類資源,該區招募和建立帶頭人、熱心人、明白人即“三人”隊伍,自覺融入扶老、扶小、扶困“三扶”重點工程,并堅持實行“3+N”模式,即必須有理論宣講、環境整治、“三扶”志愿服務隊和紅白喜事幫辦、美德健康生活等N支群眾身邊不走的志愿服務隊伍;364名會宣講、會管理、會組織活動、會宣傳的“四會”專管員上崗,文明實踐所(站)管理水平和實用效果不斷提高。該區還將文明實踐融入鄉村治理,制定印發《關于打造兗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展示帶的實施方案》,新打造“禹見端信 醉美泗河”“九州古城 文韻兗州”等4個文明實踐展示帶,形成“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新亮點和文明新標桿。
突出群眾
“家門口”共建共享
“我們每月一次組織鎮衛生院、社會組織志愿者下沉基層開展義診、義剪、‘三扶’活動,常年堅持,以此推動文明實踐向群眾身邊輻射延伸,讓群眾在家門口共享幸福。”顏店鎮黨委書記王翔介紹,兗州區積極探索形成“幸福合伙人”模式,擴大文明實踐服務“朋友圈”,用心用情做優服務惠民文章。2023年以來,城區31個社區累計開展“幸福合伙人”集中活動1100余場次,惠及8.4萬余人。
“我們還開設了‘公益集市’,鏈接公益組織、愛心商家等多方資源,多元化、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讓大家走出家門到活動現場,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新風尚。”兗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李鴻飛說。
今年新年春節期間,兗州從城市社區到鄉鎮村莊、從市民廣場到農貿市場,去“公益集市”已經成了兗州人的生活新時尚。“公益集市”為各方搭建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的新格局中,打破了城市高速化發展下相對陌生的鄰里關系,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家有善鄰”讓人愜意。
突出實踐
解決實際問題
今年初,兗州區以“村村有好戲”“運河大集”“我在文明實踐站過大年”等為抓手,組織開展具有兗州特色的文化活動。舉辦“學雷鋒·文明實踐兗州行動”“文明潤兗州 喜樂迎佳節”等活動。新培育打造了“家庭小劇場”“幸福合伙人”“中醫藥大集”等36個文明實踐項目,“兗之有理”“家庭小劇場”成為輻射帶動城鄉文明的強勁力量。創排的《孝親睦鄰》等小戲小劇20余部,在濟寧市展演活動中兩個作品分獲一等獎、二等獎。評選2023年度區級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77個,其中31項入選市級先進典型。全域推進美德信用建設,深化美德信用“五進”行動,廣泛推行“信用+村莊治理”“信用+移風易俗”等“信用+N”服務模式。截至目前,全區打造美德健康生活示范點20處,建設美德信用積分超市107處,培育形成“顏而有信”“信安家園”“美德東苑”等美德信用品牌矩陣。
截至去年底,兗州區共建成57家“幸福食堂”,解決了1700余名老人吃飯問題;常年設立21處“雛鷹課堂”,可解決410多名困境兒童作業輔導、托管照料等問題;成立317個“新風堂”,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帶動形成文明新風尚。同時,把洗澡、洗衣、理發、醫療健康和情感陪護等十多項功能相對集中,真正把實踐站打造成聚集人氣和便民利民的幸福大院。
“要以更高標準、更大決心、更強舉措、更實作風,爭取工作再突破、質效更扎實,推動文明實踐工作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具特色。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端信兗州、文化兗州、文明兗州,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提高群眾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上下功夫、見實效。”張允銳說。
農村大眾報通訊員 王洪瑋
李夢雨 郭慶浩
[ 責編:李伯璽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