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5-04-24 08:54:04
原標題:向“新”而行民營經濟發展動能強勁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向“新”而行民營經濟發展動能強勁
來源:中國商報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重要信號不斷釋放。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了《貫徹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重點舉措清單》,提出37條重點舉措,通過破除壁壘、推動公平競爭,強化監管、著力整治亂象,精準幫扶、開展靠前服務三大“組合拳”,為民營經營主體打了一針市場監管“強心劑”。
三大“組合拳”護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此次印發的《貫徹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重點舉措清單》提出三大“組合拳”,全面護航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在破除壁壘、推動公平競爭方面,推動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完善經營者集中監管規則體系,從增強透明度、健全分類分級審查制度、提高便利度等方面,幫助民營企業更精準地識別競爭合規風險,激發民營經營主體投資并購活力。同時,部署開展整治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專項行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和公平競爭審查抽查,穩妥實施重點壟斷案件查辦,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
在強化監管、著力整治亂象方面,出臺《涉企收費違法違規行為處理辦法》,加強涉企收費政策措施合規審查,制定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合規指南,規范平臺收費行為。開展整治涉企亂收費專項行動,聚焦重點領域加強違規收費抽查檢查。縱深推進服務型執法,加快執法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科學動態調整市場監管行政違法行為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清單。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深化雙隨機監管,強化協同監管。開展“守護知識產權”專項執法行動、第三屆“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能力提升服務月”活動,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
在精準幫扶、開展靠前服務方面,發揮部門職能優勢,開展廣告合規助企、“信用+服務”、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檢驗檢測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等行動,以及全國“質量月”、質量技術幫扶“你點我幫”、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等活動,認真落實各項精準幫扶政策。組織“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風采巡禮展,深化企業注冊計量師自愿注冊服務、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創新試點,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制修訂標準,參加各類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促進人員能力不斷提升,推動誠實守信成為市場運行的價值導向。
據介紹,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抓好落地落實,及時回應民營經濟關切,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切實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各地紛紛出“實招”
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實各項支持性政策,各地正進一步加緊行動。
上海近日部署實施《新時代新征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持續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大舞臺。針對部分民營企業反映較為強烈的涉企執法檢查問題,上海將進一步完善“信用+風險”評級體系,更多推行遠程監管、無感監測等非接觸檢查,全面推行“檢查碼”,堅持無碼不檢查,嚴格落實“雙認可”“雙隨機”制度,提高執法檢查和檢查標準的清晰度、透明度、規范性。
重慶近日出臺了《重慶市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若干措施》,針對民營企業關心的要素保障、權益保護、助企紓困、親清政商關系等方面,重慶結合實際推出一系列舉措。比如,在制度保障上,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落實全國統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出臺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辦法,修訂招投標條例,持續規范涉企執法,集中清理廢止或修訂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政策文件309件,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
政策的精準性和執行力是激發企業活力的關鍵,各地在制定政策時注重企業需求導向,旨在為民營企業搬開發展路上的“絆腳石”。比如,浙江通過實施“三個70%”要素保障機制,確保民營企業在產業基金、能耗指標和用地保障方面享有優先權,同時提出招投標“七個不準”,著力破除隱性壁壘,提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湖南聚焦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痛點難點堵點,出臺類似“鋰十條”“菜十條”“合成生物制造十條”等企業家一看就能懂、拿來就能用的務實管用政策舉措。山東則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作為重點攻堅任務,建立省市縣三級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直連點機制,推動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無還本續貸等一攬子政策落實。
各地立足區域資源優勢,通過產業轉型升級、數智賦能,將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成為提升競爭力、探索民營經濟長期發展路線的關鍵抓手。比如,廣東依托產業門類齊、創新能力強、開放程度高等優勢,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十百千萬”計劃,將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強聯合。重慶作為制造業重鎮,引導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支持民企通過 AI賦能、智改數轉等方式,為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按下加速鍵。云南則立足有色和稀貴金屬、清潔能源、高原特色農業、文旅等優勢產業,積極打造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產業生態沃土。
此外,吉林、江蘇、福建等地還紛紛通過優化政務服務、強化政策支持、規范涉企執法等舉措,讓民營企業家安心經營、專注發展。
民企向“新”而行
當下,民營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正迸發出強勁的創新活力。
民營企業在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5670.7萬戶,是2012年民營企業數量的5.2倍。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從2012年的2.8萬家增長至42萬多家,占比由62.4%擴大至92%以上。
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創新質量顯著提升。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4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創新狀況報告》顯示,2023年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研發費用總額1.39萬億元,平均研發強度3.58%;研發人員總數達192.65萬人,比上年增長7.4%。
民營企業發力研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擁有有效專利66.67萬件,較上年增長9.39%;2024年,我國專利授權排名前10位的國內企業中,民營企業占7席,華為蟬聯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80%。
新質生產力成為民營企業發展新亮點。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設“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民營企業83.6萬戶,占同期新設民營企業總量的四成以上,同比增長1.4%。其中,互聯網與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增長最快,達到18.0%。新設“數字經濟”民營企業27.4萬戶,占新設民營企業總量的13.9%,其中的“數字產品服務業”增速最快,幾乎是去年的2.5倍。截至3月底,我國“四新”經濟民營企業共2267.8萬戶,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
“全國70%的技術創新成果、8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90%的高新企業都來自民營企業。”專家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民營企業已從“技術跟跑”邁向“創新引領”,民企發展動能強勁,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文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