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5-05-10 14:02:05
原標題:以優質教育醫療服務支撐鄉村全面振興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以優質教育醫療服務支撐鄉村全面振興
來源:農民日報
促進城鄉基本教育醫療均等化是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抓手。現代化的鄉村不僅需要現代化的產業,也需要優質的公共服務。當前,農村人口仍將長期保持較大規模,要實現共同富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須加快完善鄉村教育和醫療資源的配套供給。
科學研判、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強化解決鄉村教育醫療問題的系統性。當前,隨著鄉村人口向城鎮流動,鄉村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趨勢加速。因此,在考慮鄉村教育醫療問題時,應充分考慮發展規律、發展趨勢和當地實際等因素。一是立足未來鄉村人口流動趨勢,以調整布局、提升能級、增強補短為主線,科學合理確定各級各類教育醫療機構的數量、規模及布局。二是堅持抓發展不動搖。鄉村教育醫療發展質量不高、投入不足等問題,歸根結底是鄉村發展問題。歷史地看,鄉村教育醫療問題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也必須用發展的辦法解決。三是統籌教育醫療資源配置,集中集約服務保障群眾。鄉村教育醫療要維持正常運轉甚至高質量發展,必須有一定的人口規模支撐。具體推進中既應強調公共資源配置的均等化,也不能忽視和放棄公共資源的運行效率。
聚力深化鄉村教育醫療改革。解決鄉村教育醫療突出問題,最終要靠發展思維、改革手段來實現。一是抓改革創新。把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緊密型醫療聯合體作為縮小城鄉教育醫療差距的重要載體,本著縣域統籌、因地制宜的原則,鼓勵教育系統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深化教共體模式探索與創新;推動縣鄉醫療機構組建的醫聯體向緊密型發展,探索人、財、物“三統一”運行模式。通過建立資源共享機制,讓城市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鄉村延伸,有效彌補鄉村在師資和教學質量、醫療人才和設施設備等方面的不足。二是抓典型推廣。近年來,各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經驗做法,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傾斜,取得了一定成效。應進一步深入挖掘和推廣相關經驗做法,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推動更多基層教育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
聚焦鄉村教育領域熱點難點問題,精準施策,靶向發力補短板。一是優化鄉村學校布局。結合區域發展規劃和人口流動趨勢,長遠規劃布局鄉村學校和教育資源配置,分類別、有節奏地做好各類學校的優化調整、質量提升工作。二是做好鄉村教師“引”“育”“留”文章。制定實施鄉村教師引進計劃,落實鄉村學校機動編制政策,補充鄉村學校急需緊缺學科教師;以縣為單位,與國內知名師范院校建立合作培養機制,健全鄉村教師培訓體系;落實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貼、艱苦偏遠生活補助等政策,探索推行教師“駐城下鄉”制度,統籌規劃建設鄉村教師周轉住房和集中居住社區。三是創新鄉村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推進“優質校托管薄弱校”“一校長多校區”等模式,推進鄉村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制、幼兒園鎮村一體化管理。
聚焦辦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事業,著力解決制約基層衛生高質量發展的共性問題。一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立足鄉村振興戰略和共同富裕目標,結合城鄉發展實際,統籌制定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重點加強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二是落實財政保障政策。夯實政府辦醫職責,對鄉鎮衛生院按規定嚴格落實基本建設經費、設備購置經費、人員經費和公共衛生服務業務經費。三是強化醫保支撐。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實際,結合群眾健康服務需求,調整完善門診統籌政策和住院醫保資金分配政策,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引導群眾就近享受健康服務。四是完善人事管理。適時重新核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總量,由縣級衛生健康部門或縣鄉醫共體統籌使用;完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辦法,提高基層衛生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五是加強能力建設。搭建市、縣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整合衛生健康、民政、公安等部門信息,建立完善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加強居民健康大數據分析應用,實現智慧化健康管理。六是推進醫養結合。推廣鄉鎮衛生院、養老院“兩院一體”模式,充分利用農村敬老院或鎮街醫院閑置設施,建設鎮街醫養中心,補齊農村醫養服務體系短板。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改革發展研究中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