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5-08 09:19:05
原標題:工醫復合 項目賦能 校企共育機械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工醫復合 項目賦能 校企共育機械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新工科和大健康的雙重背景下,山東協和學院工學院積極響應時代號召,以需求牽引,以項目賦能,大力推進校企協同合作,致力于構建工醫復合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新生態,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兼具工程技術與醫學知識的高素質人才,為區域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聚焦需求,錨定人才培養方向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醫療器械行業對機械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高端化趨勢。這些人才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機械工程知識和技能,還需要了解醫學原理、醫療設備的臨床應用等醫學領域知識。山東協和學院工學院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市場需求變化,學院領導班子深入醫療器械企業、醫療機構等開展廣泛調研,明確提出培養工醫復合機械類專業人才的目標,旨在打破傳統學科界限,為醫療行業提供創新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確保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
校企攜手,搭建人才培養平臺
“學院傳統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難以覆蓋醫療場景的特殊需求,如影像設備的機械精度控制等,必須打破學科壁壘。”山東協和學院工學院院長指出。為實現工醫復合機械類專業人才高質量培養,山東協和學院工學院積極拓展校企合作渠道,與多家知名醫療器械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聯合開展人才培養項目等方式,搭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平臺。
學院與企業建立師資共享機制,企業技術人員到學院擔任兼職教師和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學院教師到企業參與項目研發和技術服務。2023屆畢業生馬寧的《下肢障礙人群助行車的設計》獲評校級優秀論文,其設計靈感來源于他在醫院康復科的實習觀察。馬寧表示:“工程師教我機械傳動設計,醫生教我分析患者動作軌跡,這種協同合作打開了我的思路。”
項目驅動,激發學生創新活力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山東協和學院工學院注重以項目為驅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學院鼓勵教師積極與企業合作,承接醫療器械相關的科研項目和技術服務項目,并引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也參與其中。在“心肺復蘇氣道開放裝置優化設計”項目中,學院教師帶領學生團隊針對某醫療機構提出的提高手術器械操作便捷性的需求,開展了深入的研究與設計工作,設計出了一款新型手術器械,并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該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還為醫療機構解決了實際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這種實戰訓練讓我們理解了醫療產品的嚴謹性。”參與學生張攻民表示。
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活動。鼓勵學生自主組建團隊,學院提供專業指導教師,完善競賽支持體系,圍繞醫療器械領域熱點問題開展創新研究和實踐。近年來,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各類賽事中屢獲佳績。
成效初顯,展望未來發展藍圖
經過10余年的探索與實踐,山東協和學院培養的工醫復合機械類專業人才受到了醫療器械企業和醫療機構的廣泛歡迎,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較高水平,就業質量也逐年提升。
展望未來,山東協和學院工學院將加大在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同時,學院將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需求,加強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為推動醫療器械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術保障。
(朱輝 初云燕 任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